第A4版:浙江气象

开发气象APP,组建专家联盟

我省直通式气象服务农业

  冬种时节,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呈现出一派繁忙,金色的稻浪此起彼伏,广阔的田野机声隆隆,收割机来回穿梭于金灿灿的稻浪之间。其间,我省气象部门积极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为全省秋收冬种“保驾护航”。
省市县三级联动 助农民增产增收
  今年我省遭遇了近60年罕见的“凉夏”,从8月开始的持续多雨寡照凉爽天气对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9月初,省气象局农气专家组就奔赴金华、衢州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实地调研灾情,针对各地灾情和未来天气形势分析,及时开展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会商,加强对农业生产工作的针对性指导,对受影响较重的地区,每隔10天评估一次农业气象灾害。湖州、绍兴、丽水等地纷纷组织农气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水稻生长情况,开展灾害影响评估。
  金秋十月,各地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访农户、定计划,指导农业生产。遇晴好天气,指导农户抓紧晚稻收晒;逢有雨,提醒农户加快油菜直播和移栽。
丰富服务手段 接轨现代农业
  秋收冬种气象服务期间,全省气象部门努力创新服务手段,利用短信、网站、农民信箱、农村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数字电视推送、微信、微博等方式为农户送上各类农气服务产品,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11月2日,杭州萧山舒兰农业有限公司沈经理手机上的“萧山农业气象APP”传来了萧山气象局发布的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沈经理立即安排人手,对设施农业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沈经理觉得萧山气象局开发的这款农业气象软件,对于像他这样看天吃饭的人很管用。不仅能查看到农业基地附近的天气实况,提前收到气象预警信息,还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到生产大棚周边1公里范围内所有“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站”监测到的太阳辐射、二氧化碳、温度、湿度、大气压强、pH值、溶解氧等气象要素,随时随地了解到大棚内外观测数据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如今,这款被称为“我的掌上农场”的农业气象APP,通过气象局的广泛宣传,已被越来越多的农业经营主体安装应用,直通式气象服务以一种更直观、更快捷、更科技的方式传递到农户手中,拉近了气象服务与现代农业的距离。
组建气象专家联盟 “会诊”灾害开“良方”
  今年4月中旬,省气象局与省农业厅联合出台了《浙江省农业气象专家联盟工作规则》,进一步完善了气象与农业两部门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展为农服务的一系列联动机制。各级气象部门以此为契机积极与当地涉农部门合作,加强联合调查、联合会商、联合预警“三联合”服务,助力秋收冬种。
  在桐乡,涉及气象、经作、蚕桑、果树、粮油等领域的11位专家组成的联盟成了当地农民的“贴心秘书”,专家们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对各类农业灾害联合“会诊”,为农户及时开出“良方”。“专家联盟成立之后,根据农时农事特点,我们开展联合会商、研讨和不定期会诊,并由气象台出具未来三到五天天气预测及相应生产对策,通过短信和气象显示屏等及时发送给相关农户,这种针对性的科学指导意见深受农户欢迎。”桐乡气象台台长范玉芬在谈到农业专家联盟时如是说。
  截至11月底,全省气象部门共发布秋收冬种气象服务专报391期,农用天气预报338期,农气情报232期。向11358个种粮大户、2841家涉农企业、2721个农机手、6720家农业生产合作社、1255个乡镇政府、2314个家庭农场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并主动向农技人员、粮油站等提供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崔洁 黄冲 廖振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