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教育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有了实质性研究成果

  12月10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在北京召开研究报告研讨会。会议总结了一年来课题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路径、条件制度保障、国际经验比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专家认为,课题研究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已经取得实质性研究成果。在基本概念上,准确界定了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类型,将新型职业农民定义为“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
  在教育培养路径上,研究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点对象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等在岗务农农民,方式上采取“就地就近、送教下乡”、“农学结合、理实结合”,分产业、按工种、依岗位开展教育教学。
  在条件保障上,基本确定了教育培养需要的经费、体系、师资、教学资源以及相应配套政策等要求。在国际经验比较上,提出借鉴发达国家在政府投入、立法、职业准入、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有效做法。
  专家建议,下一步课题要以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文件要求为指导,着重抓好两方面研究和实践工作。一是研究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国家制度。以解决“如何让农民会种地”为出发点,立足农民的根本需求,着眼现代农业发展,突破体制弊端和制度瓶颈,提出战略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政策制度建议。二是积极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在现有教育培养工作中已经采用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类型、培育制度框架的基础上,促进教育培养途径、条件保障、国际经验等研究成果与相关项目工程设计结合,边研究边转化,加快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工作进程。
据中央农广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