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供销

2014年,供销社在改革中前行

  •   今年以来,省供销社以“三位一体”改革为主线,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1-11月,全系统实现总经营收入3798.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7%,其中商品销售额3132.4亿元,增长17.2%。
    关键词:改革
      【新闻回放】今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河北、浙江、山东、广东4省开展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根据试点方案,省供销社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以基层组织改造、组织体系建设、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为重点,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生产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打造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被列入改革试点后,省供销社联系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在25个市、县(市、区)供销社开展改革试点,保证了试点的有序推进。
      针对“农合联”建设涉及的组织定位、服务创新、政策配套、资金扶持等问题,省供销社加强协调,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在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中,省供销社积极主动,先行先试,在合作社基础上发展资金互助会,目前已组建资金互助会35家,筹建与待审的有20余家;发挥农信担保、小额贷款等主体的功能,新创办、参办小额贷款公司2家,总数达到41家,农信担保公司达到41家,1-11月向农民提供融资服务57.87亿元,在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服务
    【新闻回放】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完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增强服务能力,推动农资经营企业从单一经销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据此,全省供销社系统积极开展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三化”服务,涌现出了多种服务模式。
      供销社是农资供应的主渠道。2014年,省供销社系统加强农资仓储物流体系和连锁网络建设,开展春耕支农惠农等专项活动,供应化肥347.7万吨、农药6.8万吨、农膜2.75万吨,农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70%以上。杭州、嘉兴等地发挥经营网络优势,开展废弃农药化肥包装物回收,取得良好成效。
      农资企业服务转型全面推进。截至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共组建植保、农机等服务类合作社72家,服务面积130余万亩。“智慧农资”建设得到加强。省供销社以所属农资网络为依托,打造“中农在线”网上服务“智慧农资”平台,开展网上农技培训、信息发布、农业生产设施示范推广、农资商品展示展销、农资质量追溯。至今,手机APP“益农宝”用户达3.1万个,日访问量7000余人次。
      技物结合树立农资服务品牌。庄稼医院是供销社农资企业为农民提供农资使用知识和种植技术服务的有效载体。省供销社提出了《庄稼医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庄稼医院建设标准》,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农资企业和网点配建庄稼医院。1-11月,全省新建庄稼医院96家,总数达到632家。
      与此同时,省供销社积极发挥高职院校、行业协会和职业技能鉴定站点的作用,开展农资使用、农产品经营等涉农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民6万余人次,其中,庄稼医生、农产品经纪人、评茶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发证5100人。
    关键词:流通
    【新闻回放】今年5月6日,省供销社与1号店电商平台在杭举行全国首个“一县一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由省供销社牵头建设的上虞、龙游、德清、新昌、诸暨、长兴、永嘉、开化、遂昌、义乌等10家县级馆,作为全国首批县级馆,在1号店“特产中国”频道上线开馆。省供销社计划在3年内,在1号店“特产中国”频道开设50家左右县级馆,打造浙江农产品网上大市场。
      拓展农产品流通业务,帮助农民增收,一直是供销社一项重要工作内容。2014年,省供销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工程,依托淘宝、1号店、京东商城等平台,组织优质农产品网上销售。至今,已建成宁波、衢州、德清、上虞等特色馆15家;淘宝“浙江省馆”完成500余家店铺、1000多个商品的招商,计划在年内上线;引导农产品购销加工企业开展电商营销,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11.7亿元。
      在拓展网络销售业务的同时,省供销社进一步强化实体市场建设。2014年,省供销社投资120亿元,加快庆元中国香菇市场、安吉中国白茶城、台州中国农港城等项目建设,新建、在建农批市场项目21个。到目前,省供销社投资建设的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分别达到38家、56家,实现交易额472亿元,比上年增长9.7%,初步形成了水果、茶叶交易市场骨干网络体系。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省供销社着力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农民合作社与联华华商、省内高校等开展对接,组织的“生机四月丽水”、“仙居东魁杨梅”、“奉化水蜜桃”等直销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省供销社系统的农产品购销主体由去年底的908家增加到997家,向农民收购农产品299亿元,同比增长35.3%。
      供销社既要把农产品卖进城,又要把生产生活资料送下乡。2014年,省供销社加快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建设,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提升网络,加快建设县级配送中心和农村网点,累计建成农村商品配送基地461个、连锁网点30137个,实现销售额382亿元,同比增长9%;发展社区和村镇废旧商品回收网络,至今,废旧商品回收企业达到88家,网点841个,集散市场、分拣中心、加工基地13个,实现废旧商品市场交易额8.5亿元,同比增长49%,回收额99亿元,同比下降0.9%,初步形成了“回收+加工+利用”的经营体系和产业链。
    关键词:能力
    【新闻回放】今年3月,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聚划算”平台开团1000亩土地,打造全国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此次“聚土地”(“开心做地主”)活动为农村闲置土地探索了一条新出路,不仅可让城里人吃上放心菜,还能让农民赚上钱。该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多方关注和支持,开团两天,就有超过2300位网民认购。
      社有企业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主要载体。只有壮大社有企业实力,才能提高为农服务能力。为此,省供销社积极实施“强企工程”。实施一体化、走出去、品牌化和人才强企战略,创新经营业态和商业模式,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2014年,1362家社有企业实现销售额1024.7亿元,同比增长0.6%,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
      深化省供销社本级企业兴合集团改革,是今年省供销社又一项重要内容。兴合集团着力实施公司制改造,建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制度;创立兴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产融结合为突破口,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创办金融服务、融资租赁等类金融业务企业6家。今年,兴合集团预计实现总经营收入720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
      在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上,省供销社以经营服务综合体建设为抓手,加快基层经营设施的改造,建成经营服务综合体526家;实施薄弱基层社振兴计划,46家强企、强社对接帮扶47家薄弱基层社;创新基层社发展机制,强化与社会能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合作,新建基层社92家、改造80家,基层社总数达到620家,实现经营总规模206.3亿元,同比增长33.1%。
      此外,省供销社积极参办、领办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3573家,比去年底新增570家,实现销售额248.1亿元,同比增长32%。以产业、功能、服务等为导向,推动农民合作社的联合合作,组建生产、植保等各类合作社联合社96家。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