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产业

常山“三宝”的前世今生

——聚焦常山胡柚、油茶、食用菌三大农业产业发展

  •   □通讯员 徐铁军 揭雨兴
      1月9日上午,在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随着一声锣鸣,常山胡柚、山茶油正式挂牌上市,销售跨入大宗商品交易的新时期。
      常山胡柚、油茶、食用菌是常山农业“三宝”,这三大产业都曾经有辉煌的历史,也有落寞的时光,更有振兴的期盼。
    历史:“三宝”均是国字招牌
      最早扛回国字招牌的是胡柚。1996年,常山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常山胡柚之乡”称号。
      1986年1月16日,在省柑橘鲜果品评比会上,胡柚获得杂柑类第一名。同年1月25日,原农牧渔业部在南昌举办全国晚熟柑橘品种评比会,胡柚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2003年,常山胡柚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成为全省首个获此殊荣的水果。2011年,常山胡柚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栽培历史最悠久的是油茶。常山县素以盛产茶油闻名全国,有“浙西绿色油库”之美称,是浙江省名特优经济林重点产区县,油茶在常山有2000余年的栽培史。
      1971年3月,时任县委副书记于耐毅参加全国棉油糖会议,周恩来总理询问了常山油茶生产情况。于耐毅回常山后,传达了周总理对常山的关怀,全县干部群众受到极大鼓舞,之后几年油茶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1988年,原林业部对茶籽产量进行排序,常山县位列全国第23位,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榜首。1990年,原林业部、省林业厅将常山列为首期油茶低改工程项目启动县之一。2001年,常山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1986年,常山成功利用茶饼提取茶皂素。1994年,常山山茶油获华东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2006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常山山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进入国宴菜谱的是常山食用菌。1979年,常山县微生物厂从上海农业科学院引进驯化培育成的猴头菌株“103”,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常山99号”菌株,开辟了常山县猴头菇栽培历史。
      1985年,常山县微生物厂引进良种菌株金针菇品种试栽成功。不久,推出第二代金针菇新产品。
      1987年,常山县与上海等地联合开发猴头菌罐头、饼干、蜜饯、干品和金针菇罐头等10余个产品,其中常山江牌猴头菌罐头、金针菇罐头和猴头菌干品获得省(部)优产品称号。
      1987年1月22日,《中国新闻》报道:“1986年,常山县微生物厂推出第二代产品———金针菇,不仅以多姿的体态和金黄的色泽成为观赏菌,还因口感特异和有多种药用价值进入国宴。”2000年,常山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授予“中国食用菌之乡”称号。
    现状:“三宝”面临转型升级
      胡柚内在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
      近年来,常山县胡柚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0.5万亩,年产量14万吨。常山胡柚的名声日见响亮,但其保健等内在价值却未得到充分开发。常山县胡柚研究院副院长毕旭灿介绍,为了破解这个问题,常山县多方施策。
      “三疏二改”是县里大力推广的胡柚品质提升技术。同时,实施“152”优质化工程,每年建设1万亩精品果胡柚标准化示范基地,改造5000亩低产劣质胡柚园,建成200亩精品果基地。从1998年举办第一届常山胡柚节,到2014年“水果之王——中国常山胡柚(上海)推介会”,常山一直通过各种节庆活动,提升常山胡柚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油茶是常山人舍不得的产业——
      常山人喜欢吃山茶油,也喜欢把山茶油当礼品送人。常山县现有油茶面积25.2万亩,2014年茶籽产量为5000吨左右。
      2005年起,常山每年都安排油茶低改项目和新品种造林项目,陆续引进油茶良种“长林”系列10个。全县累计已完成近6万亩油茶低改任务,完成油茶新品种造林近2万亩。
      1992年,香港演员王丹凤与常山县粮食局合资组建常发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常发牌山茶油。目前,全县已有油茶加工企业12家,拥有“东茶”、“山神”等山茶油品牌10多个。
      食用菌产业在创新中发展——
      2014年,全县食用菌栽培总量为0.92亿瓶袋,产鲜菇3.68万吨,产值2.58亿多元。
      近年来,常山县引进了秀珍菇、海鲜菇、茶树菇、竹荪和灵芝等,研发了倒袋吸湿、遮阴网覆盖催蕾出菇、加湿通风育菇等新的栽培技术,解决了高温季节出菇不利的难题。
      基地化、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的一大特点。全县主要有宝新果蔬菌有限公司、金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利成家庭农场等食用菌生产基地。这些生产基地有设施,上规模,有经营方略,通过“机器换人”实现工厂化栽培成了发力点。
    未来:“三宝”迎来振兴机遇
      胡柚:做精基地,综合开发
      到2020年,胡柚面积发展至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以上,产值30亿元。
      基地建设上,通过精品园、三低园和淘汰园“三园”改造建设、胡柚园地流转和农企合作建设,重点推进精品园发展,提升胡柚品质。
      营销上,建立胡柚精品专卖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电子商务市场、大宗商品挂牌交易市场、出口市场和大众农贸批发市场;培育两至三家胡柚品牌销售领衔合作企业;以上海为首选目标城市,使常山胡柚在上海市场取得突破。
      综合开发上,要提高胡柚茶市场份额,逐步取代韩国柚子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开发胡柚宝、精油、止咳糖浆等药用、保健系列食品;开发胡柚鲜榨汁、胡柚酵素、胡柚果浆等饮料产品。
      油茶:整合发展,做深加工
    到2020年,油茶面积发展至30万亩,年产茶籽1.5万吨,产值20亿元。培育中小板油茶上市公司1家。
      组建或引进一家较大型油茶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全面开展油茶系列产品开发。力争三年培育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六年培育一家中小板上市企业。
      全面推进市场营销战略,统一使用“常山山茶油”品牌,开拓一个重点销售城市,建立一个营销网络,引导整合以常发、山神、绿圣三家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龙头,借力浙商所搭建常山山茶油现货交易平台。
      食用菌:主攻重点,统分结合
      到2020年,食用菌栽培总量要达2亿袋以上,产值6亿元以上。
      着力培育猴头菇、秀珍菇、黑木耳三个主导品种。加快金针菇、海鲜菇瓶栽生产线技改进度,将园区打造成国家级食用菌现代农业示范园。重点培育壮大黑木耳集约化菌棒场和栽培示范户。将猴头菇、灵芝、金针菇等传统品种做成特色品种,培育成新亮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