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美华
跟往年一样,2014年我省的种植业也经受了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各种考验,但是,在各级农业部门、农民朋友的努力下,紧紧围绕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的目标,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稳定发展粮油生产,提升主导产业发展层次,全年粮食生产成绩喜人,经济作物稳中有升。201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900.2万亩,比上年增19.6万亩、增幅1.0%,自2010年以来首次恢复到1900万亩以上,春粮、早稻和秋粮面积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全省粮食单产398.6公斤/亩,比上年增8.3公斤/亩,增幅2.1%;总产757.4万吨,比上年增23.4万吨,增幅3.2%。“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裕,全省蔬菜累计播种面积950.7万亩,产量1783万吨,产值349.2亿元,同比分别增加 2.4%、2.97%和4.23%,蔬菜市场供应充裕,菜价波动小于上年。茶叶产量产值双创新高,茶叶总产18.3万吨,比上年增1.4万吨、增8.8%,产值达150亿元,比上年增18.6亿元、增14.2%。水果增产增值,全省水果总产量 430万吨、增1.7%,产值175亿元、增2.3%。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等产业总体保持稳定。
粮食生产扩面增产
2014年,我省按照总的目标要求,狠抓粮食生产,全面组织落实粮食扩面增产行动,落实粮食生产目标考核任务。先后出台了粮食产销政策和扩种小麦政策等,促进了全省新增70万亩(其中旱粮2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50个省级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任务的落实。
按照办“方”建“带”创“品牌”的思路,全省建成574个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2014年全省旱粮面积达到664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5%,比上年增加26.37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主要得益于旱粮。
功能区建设提质提效
为了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管理,省农业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联合组织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协同建设“回头看”和中期评估,并提出下一步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管理保护的政策建议与对策措施。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统计调查制度,及时动态掌握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用地及种植情况,努力制止功能区“非粮化”。评定第三批10个示范性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同时,对桐庐等县申报的13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认定。2014年,全省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457个,面积106.6万亩,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441个、571.8万亩,超额完成500万亩阶段性建设目标任务。
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2014年,我省积极抓好保障型蔬菜基地和示范性蔬菜育苗场建设指导,建成保障型蔬菜基地7万亩、蔬菜标准园1.5万亩、建设示范性蔬菜育苗中心3个,蔬菜穴盘育苗应用面积50万亩以上,建成精品果园10万亩。农业部门还协同抓好部级标准园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种业发展等种植业生产基地项目,以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质量安全牢牢把关
2014年,我省农业部门对全省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企业检验和生产技术岗位无证人员进行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开展食用菌菌种场安全生产检查,推进标准化菇棚改建和集约化菌棒中心建设,完成改造标准化菇棚500个、建设集约化菌棒场100个。开展全省蚕种生产、经营许可专项检查和草莓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制定豇豆、西瓜、枇杷、杨梅、桃等蔬菜水果专项监测方案。加强中药材生产管理,组织部分主产区对中药材农药残留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整改,促进中药材安全生产。
标准农田质量提升
我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建立标准农田占补管理备案、检查、督查等制度,对柯桥、嘉兴等地标准农田占补情况开展抽查。提出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的基本思路,以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设施农用地使用管理的具体意见。截至2014年,全省累计完成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地力培育措施769.7万亩次。
肥料管理力度加大
2014年,全省审查办理肥料登记产品165只。2014年完成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74万吨、推广面积387.9万亩任务,其中落实全年计划省补商品有机肥23.12万吨。研究制定商品有机肥地方性标准,开展商品有机肥质量安全技术参数研制工作,进一步完善我省有机肥质量安全技术指标体系。对全省30余种主要农作物开展连续三年的肥料使用情况调查。
协会助力产业发展
协会搭台,产业唱戏。2014年浙江农博会期间,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承办推出浙江铁皮石斛精品馆,宣传和展示我省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成果。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的15家会员单位还参加了在台北举办2014年浙江产品(台湾)展览会;在第八届中国·磐安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上,协会组织召开海峡两岸中药材产销信息对接会;参与组织召开2014中国·丽水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发展暨华东药用植物园创建座谈会;组织举办全省杭白菊加工技术科企对接培训活动,搭建科研院所与杭白菊加工企业产学研技术交流平台。省蔬菜产业协会修订完善并下发《浙江省特色蔬菜之乡认定办法》,组织开展认定工作;各产业协会还积极开展稳定蔬菜生产的相关政策措施调研和柑橘出口情况、梨产业效益状况调研。产业协会的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种植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