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种植业

马铃薯“翻身”作主粮

萧山鼓励农民规模化种植

  受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等影响,杭州市萧山区的市民习惯把马铃薯当做鲜食蔬菜来吃。不过,日前来自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的消息称,我国将力推土豆主粮化战略,未来几年,要让土豆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翻身”进入主粮界这一消息,让萧山农民规模化种植马铃薯更有信心了。
引品种改技术,做强马铃薯产业
  萧山区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种植面积也较大,只是多以散户零星种植为主,未成连片规模化发展。近年来,该区不光引进了一些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马铃薯品种,像“荷兰15”、“费乌瑞它”、“中薯3号”等,还积极研究马铃薯种植的省工节本栽培技术,以促进马铃薯生产从零星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商业化生产转变。
  所谓的省工节本栽培技术,指的是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薯种上面覆盖一层稻草。由于稻草可以起到保湿保温的作用,能给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一个天然的温床,可以使种出来的马铃薯皮色光滑,商品性好。另外,冬闲田里的稻草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省去了农户处理的烦恼,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以前稻草覆盖范围比较大,对稻草的需求量大,但稻草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改进这项技术。”萧山区粮油领域首席专家夏国绵说。“现在,我们在薯种上面成行覆盖稻草,并将盖稻草和盖地膜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节省稻草的覆盖量。另外,浙江吉峰聚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也已经引进马铃薯播种机,今后还打算引进马铃薯采收机,实现马铃薯种植的全程机械化生产。”
首次实行“规模种植+产销结合”模式
  事实上,跟小麦相比,马铃薯如果种得好,经济效益会更好。夏国绵算了一笔账,马铃薯亩产量在1500—2000公斤,而高产地块亩产能达到2500—3000公斤。按照目前每公斤两三元的批发价,亩产值最少也有3000元左右,除去700多元的种薯成本,100多元的肥料成本,以及播种、采收期间的用工成本,每亩净利润能达到800—1000元。而目前,小麦每亩净利润是200—300元。
  今年开始,萧山区选择了三户种粮大户,实行“规模种植+产销结合”的模式,进行“马铃薯+水稻”模式示范,改变了以往分散种植的局面。而之所以要规模化种植,夏国绵表示,其主要原因是,在同一地块,同样的管理下,生产出来的马铃薯商品性更好,很少产生个头、皮色相差很大的情况。此外,针对农户担心的销路问题,该区也将与义乌市进行合作。当马铃薯起产后,一旦碰到销售问题,就会组织义乌的营销大户过来收购。
  目前,为鼓励农户规模化种植马铃薯,萧山区出台了冬种马铃薯种薯补贴的政策,将马铃薯纳入到粮食作物,全年种植旱粮作物50亩以上,能获得20元/亩的补贴。同时,根据常规种薯每亩175—225公斤的用量,每公斤种薯补贴2元。
  夏国绵表示,补贴政策的出台,将切实使种植农户得实惠,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促进马铃薯生产发展。 钟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