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1月20日,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召开期间,省政协在杭州召开第六次也是2015年度第一次“浙江政协·民生论坛”,专题讨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来自省政协各界别的60位委员及9位列席人员广开思路,为我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献计献策。省政协主席乔传秀主持会议。“浙江政协·民生论坛”是省政协为委员履职而专门举办的。论坛从2013年12月正式启动,之前已举办了5次,每次都围绕不同的民生问题,召集政协委员进行讨论。
本次论坛上,农村饮用水保障问题成为委员们关注的重点。省政协委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叶碎高表示,我省农村饮水工程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大面积推广的成绩,但大部分农村地区饮水工程设施较为落后,在水量供应和水质安全上还不能做到全年度有保障。省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李太武也认为,我省目前对农村水源地水质监测的力量薄弱,力度不够,在乡镇一级,监测人员和设备十分缺乏。两位委员都认为,我省今后应继续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扩大水源水库的容量,在一些偏远山区农村,可以考虑建设小型山塘,保障供水。同时,加强乡镇水质安全监测,增加和改善监测设备。省政协委员、省地矿所所长胡勇平表示,我省水源地一般都在较为偏远的山区农村,当地农民为保护水源做出了不小牺牲,他们的生产生活也由此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他建议我省要继续加强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对水源保护地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偿,并对他们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给予一定的扶持。此外,还有不少委员对如何加强农村饮用水的保障提出了建议。
论坛上,我省一些具有饮用水水源保护职能的单位负责人列席了会议。省水利厅厅长陈川表示,农村饮水工程启动十多年来,我省农村饮水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目前为止,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已达96%。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设备老化,保面难保质等。根据这些实际,省水利厅已上报省委、省政府,准备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确保广大农村居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