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鸭、沟渠养鳖、荒滩养鹅、荒地养鸡、渠岸种杜瓜、瓜棚下养禽……在海盐县通元镇联新村的天地和生态农场,100多亩的空间里呈现出一幅农业生态全循环的3D画面,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天地和生态农场成立于2013年底,现在农场里种植了53.8亩优质水稻,稻谷产生的秸秆用来喂羊,而羊粪则用来还田。农场四周植树,形成保护林带。农场主张跨海说:“我种的稻田,不用化肥也不用农药,生产的稻米不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问题,羊吃这些秸秆也很安全绿色。”去年该农场引进湖羊种羊70只,自繁自育,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张跨海说,他的农场采用水旱轮作农作制度,春夏种田,秋冬种麦,有利于改良土壤,减少土传病虫害,解决连作障碍,且用地与养地结合。“21亩小麦收获后,全部用做养羊养禽的精饲料。”张跨海说,一年下来,农场的预期总产值达53.9万元。
农业生态循环要求资源高效流动与循环利用,把农业上一级产生的废弃物变成下一级可利用的资源。张跨海所追求的农业全产业链循环做到了水稻秸秆由湖羊消纳,羊粪还田替代化肥,稻田养鸭耘田除虫,稻田放鳖松土肥田,农田养蛙利用天敌除虫,农田放鹅代替人工除草。田埂两侧种植菊科植物,吸引天敌昆虫栖息繁衍,以虫治虫,控制作物害虫。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全部资源化利用,废弃物全部锁进循环链的笼子里,不让其溢出污染。农场生产系统精心设计,农业生产各项目有机结合,相互兼容、互补互利、相得益彰,农场农作制度集成创新,做到了全产业链生态循环。
杨颖慧 王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