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给雕塑戴上墨镜

  上世纪80年代初,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和平广场的管理员保罗在巡逻时发现,广场上多尊洁白的雕像被人用墨汁涂黑了眼睛。他不得不找人来清洗,并把情况上报政府。女职员迪尔玛被派来协助保罗调查此事。
  那天深夜,保罗和迪尔玛守在广场边监视。远处来了个少年,爬上一尊雕像,在它头部捣腾着什么。保罗料定少年就是破坏分子,想冲上去。迪尔玛拖住了他:“先看清楚再说吧!”果然,少年损坏了一尊雕像,又爬上一尊……保罗看清少年正在用墨汁涂抹着,再也忍不住,训骂道:“该死的,再搞破坏我就送你进监狱!”少年仓皇逃走,保罗瞪着迪尔玛:“为何你不让我抓他?现在人都跑了!”
  迪尔玛叹了口气:“恐怕你抓到他,也解决不了问题!”保罗不明白,迪尔玛接着解释:“我注意到他爬雕像要比正常人慢得多,而且左眼也没睁开过……他准是被雕像明亮的双眼刺伤了自尊心呀!”
  保罗大吃一惊:“他的左眼瞎了?”迪尔玛点了点头:“他其实是好少年,只是被雕像的眼睛刺激了,否则为何不损坏掉整尊雕像呢?我们要做的不是惩罚他,而是帮他把雕像的双眼都遮起来,不妨替它们都配上墨镜,这样便能解决好此事。”
  迪尔玛很快订制来一批大墨镜,逐一给雕像戴上。果然,它们再也没遭过损坏。
  迪尔玛的全名叫迪尔玛·罗塞夫,多年后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女总统。她常说:“面对他人的过错,帮忙纠正固然很好,但包容和体恤却需要胸怀。容人所短,往往胜过授人以长。”善于体察人心,容人之过,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纠错,因为它还添加了暖心动心的成分。
(摘自《生命时报》 张小平/文 2015年1月16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