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逼到墙角赢在拐角

  他出生在北京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个煤矿老板,妈妈是全职太太,有一个好学上进的姐姐,而他则是一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15岁那年,父亲患上重病,不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父母再三考虑后,决定让他辍学,而供成绩优异的姐姐继续读书。
  他才16岁,勉强到法定用工年龄,多年少爷的生活使得他没有一技之长,找了好多工作,但没有一个东家愿意收留毫无所长的他,最后勉强找到一份帮厨的工作。从此,洗菜、配菜、传菜、拖地和清洁柜子成了他生活的全部。累死累活一个月,拿到手的只有微薄的1000多元薪水,想想一年前还是一个每月有着3000元零花钱的少爷,鼻子就一阵酸楚。如今,他还要省吃俭用,把余下的钱留给姐姐做生活费。为了能节约更多的钱,他在北京潘家园的地下室租了一间只容一人的房子,房子在地下室三层,潮湿阴暗,打开门就是一股死老鼠味。
  4年后,他不甘心一辈子窝在后厨,来到公主坟一家耐克鞋店做导购。那天,天气晴好,他正在给一位顾客仔细介绍鞋子的颜色、款式和质量,裤兜里的电话不合时宜地响起来,掏出手机一看,是一模特朋友来电:“我今天接了两个活儿,时间无法排开,你身材和形象都不错,你来试下吧。”
  直到电话挂断3分钟后,他立刻向店长请了假,回到自己的小窝梳洗打扮,隆重准备即将到来的面试。他准时来到面试现场,对方只给了一分钟的演绎机会,只问了一下他的名字,然后就让他走台步。虽然就几步,他却拿出了极认真的态度。虽然最后落选了,他的认真和良好的形体给经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意要了他的手机号码。
  一周后,幸运之神再次降临,这位经纪人给他电话,让他来试镜。这一次,对模特行业有了认知的他,在闪光灯下,不再胆怯,努力演绎着他对服装的领悟,把模特赋予服装的灵魂真正地展现出来。最终面试成功,他得到兼职模特的工作。
  他抓住每一次走秀的机会,每一场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次,他化妆完毕后,一直站着等待自己的演出。一旁的助手说:“离上台还有时间,你坐下休息五分钟吧。”他说:“我担心一坐下,衣服就会出现褶皱,影响了整体走秀效果。”
  一旁的经纪人刚好听到他说的话,认定这位对服装和演出如此珍惜的年轻人,坚持下去,成功指日可待。只要有走秀的机会,经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走成了国内首席男模,走上国际舞台,成了登上国际米兰时装周的第一位中国人,然后又从国际舞台,走向《爸爸去哪儿》,一夜把他推到了荧屏前,他成了“80后”众多年轻父母的楷模。他就是家喻户晓,从少爷沦落到帮厨,又从帮厨走向国际名模的张亮。
  他成了众多媒体追逐的对象,面对媒体,他坦然地说:“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则是属于那些被逼到墙角,也要坚持到最后五分钟,从而赢在拐角的人。”
  (摘自《读书文摘》2014年第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