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蔡希师
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我省农村,五保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无亲无故,平时吃住都在敬老院。春节将至,老人们在敬老院生活得怎么样?带着这份牵挂,记者近日走进桐乡市崇福镇敬老院,看一看他们的饮食起居,听一听他们的新春愿望。
一来到崇福敬老院,就看见大门两侧的玻璃上贴着“敬爱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老残不孤独,人间晚辈尽儿孙”的对联。站在门口向内望去,庭院地面整洁,桌椅齐整……冬日的暖阳下,两位坐在门口聊天的老人脸上挂满笑容。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一位名叫徐春琪的老人和记者聊起了他的故事。
徐大爷介绍,他是崇福镇留良村人,40岁时,由于家中没有了亲人,自己又双目失明,就被政府送到了敬老院,到今年已经在敬老院生活了23个年头。“每天都有肉吃,一年还给发好几套衣服,我现在穿的就是敬老院发的。”在徐大爷看来,在敬老院吃得好,穿得好,每月有225元的补助,年终还有300元红包,这样的生活很是幸福。当记者问他平时都有什么爱好时,徐大爷略显不好意思地说:“没啥爱好,就爱喝点老酒,不过不喝多,多喝了院长会‘唠叨’。”说到这里,旁边一位名叫沈建清的老大爷笑着告诉记者:“我早就说过,他的爱好不好,跟我一起跑步,锻炼身体多好。”在老哥俩的互相打趣中,徐大爷和记者谈起他的新年愿望:“其他没啥,就希望这帮老兄弟、老姐妹活得长,一起过好日子!”
正与两位大爷聊得开心时,一对互相搀扶着走来的老太太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中一位名叫陈仙和的老太太是敬老院的工作人员,10年前,陈仙和老伴去世,儿女也都成家,平时闲着没事干,便来敬老院帮帮忙,这一干就是10年。尽管她身板还硬朗,但过了农历年就80岁了,所以,陈仙和准备春节后就“退休”。“记者同志,我没啥愿望,就希望她别走,我习惯和她在一起。”说这话的是一位名叫沈明和的老太太。沈老太太是寄养老人,4年前来到敬老院后,一直由陈仙和照顾。4年中,两位老人没拌过嘴,没红过脸,特别投缘,跟姐妹一样。
生活在崇福敬老院的110多位老人,尽管他们有着许多的不同,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笑容与欢乐。羊年春节即将到来,孤寡老人并不孤独,因为在这个党和政府为他们建造的家中,他们有着更多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