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戴康顶:把“太阳系”植入农场

  入夜,天台花漾星球太空农场9个硕大的“星球”绽放出七彩斑斓的光芒,把黑暗的夜空照得如梦如幻,这一幕令人无限遐想。在占地4.29万亩的天台县现代农业园区内,花漾星球太空农场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农场。它从一落地开始,就披着梦幻的色彩,激起了人们探究的兴趣。
  这个谜一样的农场的主人叫戴康顶,天台本地人。农民出身的戴康顶在上海经商赚了钱后,忘不了家乡的那片土地。他打造的国内首家以太空文化为主题的科普亲子农场,不单纯依靠蔬果生产来赚钱。眼下,这个农场在自媒体、互联网上被炒得火热。
做最前卫的农场
  说起来,戴康顶并不本分。他家祖祖辈辈种地为生,但他却没种过什么地。然而,在他心中,总有一份对黑土地的深深情愫。
  1993年,20岁出头的戴康顶和许多老乡一样,外出销售轮胎,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十年后,他毅然转型娱乐业,再度赢得机遇的垂青。在事业转型后的又一个十年到来之际,他再次作出了人生的抉择——回家种地。“不能像我的父辈那样,种了只够吃饱肚子,要种就种有科技含量的地。”戴康顶决定斥资8000万元打造占地260亩的太空农场,那“高大上”的场面把他的父辈惊出一身冷汗。
  戴康顶并非心血来潮,对农业项目他一直很有兴趣。在上海创业的20多年里,他发现都市人对农业有一种特殊情愫。“不单大人感兴趣,许多家长也希望孩子从小就接受有关农业的科普教育。”在长三角地区调研后得出的结论,极大地振奋了戴康顶进军农业的信心。
  2013年10月,他获知国内一高端科研机构有一个太空农业科技项目后,极佳的商业前景促使他下定了创业转型的决心。他说:“我想把现代农业跟太空文化结合起来,用‘未来元素’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做全国顶尖的太空农场。”
  植入太空文化的农场,一落成便一鸣惊人。戴康顶告诉笔者,星球大棚的策划、设计等都出自国内知名专家团队之手,9个星球大棚代表由“太阳”和8大行星组成的“太阳系”,半球型设计既便于拓展种植空间,又利于普及太空文化。
引最先进的理念
  走进这个神秘的农场时,正是草木萧索季节,星球大棚内却绿意盎然,温暖如春。笔者才踏进一个叫“火星号”太空舱的星球大棚,眼镜片上一下子就被蒙上了一层薄雾。
  眼前,是一排排立体基质栽培的草莓,红色的果子自然垂挂,煞是诱人。在这个高约14米左右的太空舱内,草莓分5层栽培。戴康顶充分利用空间,通过立体种植,使亩产量达到普通栽培的5倍。
  这种栽培方式并不独特。在其他太空舱内,还有植物非试管快繁、气雾栽培、鱼菜共生、水培等多种栽培方式。
  但这些仍不算什么,农场内还有更奇妙的。“听说过‘第六产业’吗?”戴康顶抛给笔者一个全新的概念。
  戴康顶介绍道,单纯的种植业,效益比较有限,但如果把这“一产”,跟蔬果生态加工、涉农产品DIY加工的“二产”结合起来,再同太空科普体验、新型益智类娱乐休闲的“三产”结合起来,那就达到了延长产业链、扩充价值链的目的,也就能够实现“1+2+3=6”的效益倍增目标。
  原来,戴康顶的目的是通过实现“三产”融合,最终建成融合型的“第六产业”现代农场。
享最本真的体验
  走进“木星号”太空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在木板上的各种蔬菜。在这个气雾栽培的垂直型农场中,除了小白菜、芹菜等10多种常见的蔬菜,还有其他植物近百种。
  一群游客站在长势良好的小白菜前有说有笑,戴康顶过去摘了一小片放进嘴里,引来了大家惊讶的目光。他不失时机地为自己的产品打起了广告:“绿色生态无污染,绝对安全。”
  生活中的戴康顶比较喜欢养生。在经营太空农场后,他把“养眼、养心、养生、养情、养性”的追求纳入经营管理范畴。在他的农场里,他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和转基因工程技术,并对空气、水和土壤作出严格要求,从源头保证产出的蔬果100%安全、健康。
  农场产出生态蔬果,带来100%的安全健康体验。但戴康顶“压箱底”的,显然在于农场带动的生态旅游,他希望藉此为旅客带来100%的休闲旅游创新体验。“水星号”太空舱是农场里的核心部位,航空航天科普体验中心,10多台教练级模拟飞机舱正在安装、调试。戴康顶说,单建这个馆,投资就近千万元。
  “有人说我们种地搞得跟科学研究一样,跟旅游景点一样,这话说对了。”戴康顶笑着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条长80米的无人机标准跑道即将竣工。跑道两侧已经种上了浪漫温馨的薰衣草,花开时节,即是无边风景。 徐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