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今年春节,记者婚后第一次上丈母娘家拜年。在那里,记者体验了儿时杀年猪、打年糕等传统年味,也领略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给过年带来的新气象。
丈母娘家在诸暨市阮市镇金家站村。腊月廿八,在村子的大操场上,不知谁喊了声“杀猪啦”,几个壮汉抬着一头肥猪来到空地上,四腿均被捆绑着的肥猪在地上打滚着、哼哧着,引来围观者一阵哄堂。两位师傅默契配合,不一会,那头大肥猪就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在操场另一边的小作坊里,老师傅一扯嗓子:“打年糕喽!”小孩大人齐齐涌向作坊。空地上,摆着3个火炉,炉上的大锅呼呼冒着白气。一旁,一口大石臼边,两位年糕师傅忙着打年糕。一团热气腾腾的糯米粉,伴随着木槌敲打,逐渐变得晶莹剔透、富有弹性,飘散出浓浓的米香。年糕师傅抡着槌说,打年糕抡槌力度要均匀,翻年糕的人必须眼疾手快,而且要有节奏感……
体验了传统年味,记者还在大姨老家感受了不同的年味。大姨老家所在的诸暨市浣东街道盛兆坞一村,有一支远近闻名的“乐队”——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十番表演队,表演队重建至今已近20年。开始时,表演队在村民家中彩排,现在在村文化礼堂安了家。表演队有30多个队员,他们中有夫妻档,有父女加儿媳一家三人档。带客人到文化礼堂的十番陈列室参观,是村民们最自豪的事,在那里可以看到十番表演的乐器、服装和获得的各种荣誉。十番表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独一无二,文化礼堂的落成,让他们更有信心传承并发扬光大十番表演。
当天晚上,正值越城·诸暨文化走亲文艺晚会在村文化礼堂上演。晚上6点半,来自绍兴市越城区文化馆的专业演员轮番登台表演,舞蹈、朗诵、莲花落、京剧、绍剧、滑稽戏等精彩节目赢得了村民们阵阵掌声。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了,许多村民仍意犹未尽,纷纷拍手称赞,有位大伯还热情邀请演员们“明朝”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