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租地种粮

10元能租1公顷

  近日,笔者跟随国家质检总局采访团在黑龙江省黑河口岸了解到,随着国家提出农业“走出去”,鼓励国内企业跨国承包土地,一种新型的“粮食返销”模式,既帮助陷入萧条的俄罗斯经济找到了一条出路,也对我国的粮食缺口进行了有效补给。
10元人民币就能租一垧地
  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为界,一条大河的两边,坐落着中俄两个国家的两座城市。一边是黑龙江的边陲小城黑河,一边是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据介绍,俄罗斯联邦种植大豆的96%的土地,都集中在俄罗斯联邦远东地区。其中,阿穆尔州大豆年种植面积在30万公顷左右,占远东地区总面积的70%左右,是不折不扣的大豆种植中心。
  事实上,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一些中国民营企业几年前就嗅到了商机。黑河北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丰公司)就是其中最早的一个。
  北丰公司总经理宁明旭介绍说,早在2009年,北丰公司就开始尝试返销。“我是2008年在俄罗斯租的地,刚开始去时租了10万亩,现在已经达到20万亩。”“当时并没有现在这些好政策,大伙都是在探索中。谁也不知道大豆该怎么回运,如何办手续,都是检验检疫局的同志帮忙协调,从市局到省局再到国家局,进行境外考核、预检,开展风险评估,等这些渠道都打通后我们才敢做。”
  宁明旭说,这两年,在俄罗斯租地种粮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据统计,在俄罗斯从事大豆种植然后返销国内的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在逐年增长,目前这样的企业已有18家,总种植面积达15万公顷。
  是什么让中国企业如此趋之若鹜?最大的诱惑就是土地价格便宜。据宁明旭介绍,在中俄两国种植,种子、农药、人工这些生产成本基本所差无几,但土地成本却相当悬殊。吕炜介绍说,“我们在俄罗斯租用土地,正常情况下,年租金是80卢布一垧(一公顷)地,当时合人民币10多元,现在连10元钱都不到了。而在黑河的地租,大概是5000到6000元一垧地。”
粮食返销惠及黑龙江两岸
  由于正值“冰上运输期”,笔者在黑河口岸现场看到,一排四辆挂着俄罗斯牌照的大卡车,正通过一座冰冻浮桥从对岸驶来,车上满载的,正是从阿穆尔州源源不断运回的大豆。
  50多岁的俄罗斯卡车司机谢尔盖告诉笔者,他就住在河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干这行已经8年。随着中国“粮食返销”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如今,他每周都要往返三趟,基本上两天一趟。
  而通过在黑龙江两岸之间往返运粮,也给谢尔盖带来了不错的收入。据他介绍,自己每个月收入在3万卢布左右(约合6000元人民币),特别是在当下俄罗斯遭遇严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这样的收入在当地已属较高水平。
  宁明旭介绍说,“我们雇用俄罗斯的货车司机,通过黑河口岸往返运粮。从货运司机,到俄罗斯方面的劳务人员,通过我们一家企业,就能直接带动就业近500人。”
  双方严格监管
  确保食品安全
  俄罗斯土地价格低廉,种植出来的粮食品质又如何呢?据介绍,俄罗斯对粮食种植的要求,实施的是欧盟标准。“俄罗斯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在地里发现一个农药袋,就会罚好几十万卢布。”与俄罗斯做了10年贸易的黑河商人吕炜说。
  值得注意的是,粮食返销的数量虽然在逐渐增长,但由于“走出去”企业素质良莠不齐,违反俄法律法规、私带农药入境、滥用农业化学品问题也偶有发生,给中俄农业合作带来负面影响。对此,黑河检验检疫局出台一系列措施,确保进口粮食的质量安全。
  黑河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陈波介绍称,对俄罗斯返销大豆的检验检疫措施主要包括“三道关”:一是境外预检,二是口岸查验,三是加工、仓储环节的监管。“我们还会与进口粮食加工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建立检疫监管工作联系机制加强后续监管,确保进口粮食从口岸到加工地全程风险可控。”陈波说。
(摘自《法制日报》 余瀛波/文 2015年2月26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