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2014年度全省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十大典型案件

一义乌市“8.16”特大跨国制售假药案

  2014年7月16日,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在义乌港某仓库查获案值1.8亿元的假冒“万艾可”等药品。7月23日,该局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并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一起梳理案件线索,全力配合侦办案件。
  10月9日起,省市药监部门配合警方在广州、河南、江苏等地展开收网行动。在广州,摧毁了分别以杨某、魏某某和埃及人阿曼为首的三大制售假药团伙,捣毁地下假药生产工厂两处(多条假药生产线)、包装储存仓库3个,查获包括假冒葛兰素史克等多家国外药企的各类假药近40种,声称壮阳、减肥功能的“保健品”100多种(批),这些“保健品”经检验含有“西布曲明”、“西地那非”等药物成分。随后,专案组顺势在上海、温州捣毁制假设备模具生产窝点各1个,挖出河南的部分假药生产供应商;在郑州,摧毁原料药非法销售团伙1个;在江苏,捣毁“西地那非”原料药地下工厂和加工点各1个,现场查获“西地那非”原料药3.2吨。目前,该案已抓获犯罪嫌疑人41人,涉案货值达8亿元。此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
二宁波市“3.13”制售假药及无证医疗器械案
  2014年3月10日,宁波市海曙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在韩合科技医学美容中心(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查获各类药械20种、300余支(盒)。经鉴定,肉毒毒素针、玻尿酸针等12种产品为假药及无证医疗器械。
  3月13日,该美容中心2名员工被抓获,随后老板王某投案自首。根据王某供述及涉案线索分析,专案组最终锁定沈阳、深圳、山东、河北四条主线,并于4月份相继收网。其中,王某的上家崔某某(以经销韩国走私美容药械为主)在杭州被抓获,从其沈阳住处查获各类假药械75箱;崔某某的上家李某某(以销售假冒玻尿酸针为主)在南昌被抓获,查获各类假药械400余公斤;王某的另一上家李某团伙(以经销假冒肉毒毒素针为主)在河北廊坊被抓获,查获肉毒毒素针等产品102箱、1700余公斤,大量半成品、包装材料及加工包装工具1套;王某的上家张某(以经销欧美走私美容药械产品为主)等6人在深圳被抓获。该案制假售假网络涉及全国30个省市,涉案金额超亿元。此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
三平湖市“6.29”制售假药及无证医疗器械案
  2014年6月28日,嘉兴、平湖两级市场监管局会同平湖市公安局,根据网络监控获得的线索,将前来平湖开展微整形手术的无证医生吴某某抓获,查获一批假冒“保妥适”、“瑞蓝”针等微整形类注射药械。经查,吴某某携带的假冒药械主要购自上海李某某团伙。通过进一步调查排摸,专案组理清了李某某、马某某等多个制售假药犯罪团伙的网络结构。
  随后,专案组历时5个月,辗转上海、北京、广西、河北、吉林等10多个省市,先后捣毁假药制售窝点10余个。其中,大型团伙窝点6个,包括北京马某某等制售“美容针”假药团伙、北京张某某等制售“美容针”假药团伙、浙江陈某某等销售“麻醉膏”假药团伙、广西陈某等销售“美容针”假药团伙等。现查明,马某某等犯罪团伙购进半成品假药械进行加工包装,制成肉毒毒素针等假冒美容针剂后,通过网络销售至全国31省(市、区),销售总额达2亿元。该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列为督办案件,公安部发起集群战役。
四某日化有限公司涉嫌生产出口假冒药品案
  2013年底至2014年8月,义乌市市场监管局接连查获3起假冒SHALINA公司(该公司的医药产品主要面向非洲市场)药品案件,查获涉假药品共6个品种、14万多支。与此同时,该局协助当地海关先后查获3起假冒药品案件,发现涉假药品共12个品种、近29万支,涉及7家境外药品生产商。经义乌市场、公安部门通力协作,两名涉嫌出口上述涉假药品的嫌疑人被抓获。通过梳理相关线索,办案人员发现这些涉假药品生产源头指向上海某日化有限公司。
  2014年8月18日,义乌市场、公安联合专案组前往上海展开秘密侦查。次日,专案组会同当地公安、药监部门对该日化公司进行搜查,在生产车间和办公室查获大量原材料、包装材料以及诸多制假违法犯罪证据,在其仓库查扣涉嫌假冒生产的药品29个品种、57万多支(瓶),涉及假冒19家境外药企。该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列为督办案件。
五冉某某等人涉嫌非法网售假药及无证医疗器械系列案
  2014年2月,省食品药品稽查局通过网络监测发现,某淘宝网店涉嫌大量销售肉毒毒素针、玻尿酸针等微整形类药械产品,初步调查发现店主在嘉兴海盐。嘉兴市市场监管局立即展开外围调查,经网购并检测,确认该店“保妥适”肉毒毒素针、“瑞蓝”玻尿酸针等为假冒产品。3月3日,该局将案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双方成立联合专案组。5月2日,店主冉某某姐弟在绍兴落网,从其绍兴、海盐住处查获以“瑞蓝”、“乔雅登”等玻尿酸针为主的假冒药械20余箱,以及大量“保妥适”包装标签、说明书等。经查,冉某某姐弟大量购进假冒品牌肉毒毒素针、玻尿酸针等药械,通过网店销往全国各地。
  随后,该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列为督办案件,公安部发起集群战役。联合专案组历时4个月,查获与冉某某一案关联的微整形类假药械案件共11起,在全国各地捣毁假药销售及培训窝点17个,查扣各类假冒药械近百种,涉案总金额达1亿元,39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
六冯某等人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中药饮片案
  2014年6月18日,玉环县市场监管局发现某中医诊所多种标识安徽方氏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出厂检验报告书涉嫌伪造。这些中药饮片供货方为安徽方敏医药有限公司,其业务员是冯某。经协查确认,冯某虽是该公司业务员,但其所提供的销售清单不是该公司出具,销售的中药饮片也不是该公司生产。7月8日,该局与当地公安机关成立联合专案组。
  7月25日,在当地警方配合下,专案组在安徽亳州捣毁冯某夫妇假冒饮片生产窝点,现场查获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半成品、成品100多种,以及制假设备和伪造方氏公司等企业的包装袋、标签、印章、销售票据等。现查明,自2013年起,冯某先后以亳州瑞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方敏医药有限公司业务员身份为掩护,从当地中药城或农户手中收购中药材、中药饮片半成品,加工成假冒瑞草公司、方氏公司的中药饮片,并伪造检验报告书、销售清单进行销售,涉及浙江、山东、江苏、河北等地42家客户,货值约700万元。目前,冯某已被批捕,其丈夫江某取保候审。该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
七长兴县“3.18”生产销售假药案
  2014年3月18日,长兴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在林城镇丁某某夫妻经营的杂货店,查获假药“甲茸壮骨痛痹胶囊”、“秘特灵”若干瓶。3月21日,专案组又在该镇抓获另一假药销售者张某某,查获相同假药若干。
  根据线索分析,3月23日专案组奔赴河南蹲点布控,于4月3日晚在濮阳市抓获丁某某和张某某的上家、犯罪嫌疑人赵某某夫妇。次日,在安阳市假药制售窝点查获假药成品“甲茸壮骨痛痹胶囊”1014瓶、“复方川羚定喘胶囊”425瓶、无标签的半成品3769瓶,以及一批制假材料。现查明,赵某某夫妇向上家购买半成品假药,加贴标签制成假药成品销往全国30个省市。公安部对该案发起集群战役,目前丁某某夫妇、张某某已被一审判刑,赵某某夫妇已移送检察机关起诉。
八湖州安吉县“7.31”网络生产销售“中药减肥丸”假药案
  2014年7月31日,安吉县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其在微信朋友圈从黄某某处购买的“中药减肥丸”有质量问题。经检测,发现含有化学药物成分“西布曲明”,判定为假药。经逐步深挖,黄某某的上家周某某及周某某的上家刘某被抓获,在刘某住处查获“中药减肥丸”20余包,包装标签1000余张。8月12日,该局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双方成立联合专案组。
  数日后,刘某的上家刘某某夫妇投案自首。随后,专案组陆续抓获了刘某的其他下家彭某某等6人。9月初,专案组锁定淘宝网店“上海闪纤堂”经营者何某某,并在上海将其逮捕。现初步查明,何某某购进掺有“西布曲明”成分的胶囊产品,以“中药减肥丸”名义在网上销售。刘某某夫妇从该网店购进半成品胶囊加工成成品,然后网售给下家,其下家再通过网络,层层加价销售。该案销售网络遍及全国30个省市,假药货值以销售终端价计3000万元。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公安部对该案发起集群战役。
九绍兴市“3.27”涉外假药(泰国减肥药)案
  2014年1月,绍兴市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得到线索:有人在微信朋友圈推销“泰国减肥药”。通过该微信号,执法人员购买了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发现含有“西布曲明”、“呋塞米”等药物成分,是假药。经进一步调查,陆续掌握了涉案人员相关信息及违法活动情况。
  3月27日,绍兴市市场、公安部门联合展开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捣毁销售仓储窝点1个,缴获各类“泰国减肥药”30个品种、5万余粒,货值20余万元。现查明,犯罪嫌疑人陆某某、张某、周某等11人,以绍兴市某服饰公司为幌子,从广东陈某某、广西毛某某等处大量购入“泰国减肥药”,通过微信、陌陌(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工具)等大肆销售。同时,该团伙还在南京、杭州、衢州等地设加盟店,销售地区遍及台湾在内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现各环节犯罪嫌疑人已全部锁定,查明涉案人员30余人,涉案总金额2000余万元。
十胥某某等人涉嫌无证生产“金属烤瓷修复体”医疗器械案
  2014年8月26日,金华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联合公安机关捣毁了某出租房“金属烤瓷修复体”(俗称义齿)无证生产窝点,现场发现烤瓷炉、切割机等义齿生产设备和大量义齿生产订单、原材料及部分义齿成品。当日,公安机关刑拘了胥某某、方某夫妇。
  经查,胥某某夫妇自2013年12月起,在该窝点无证生产未经注册的二类医疗器械“金属烤瓷修复体”(烤瓷牙、钢牙)产品,并印制了假冒“美格真(上海)口腔医疗集团”的产品外包装,通过自行注册的网站,以快递、业务员送货等方式销往广东、江西、上海、浙江等地,至案发时销售额已达60万元。查获的产品经检验,不符合牙科金属烤瓷修复体行业标准。目前,公安机关以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将此案移送检察机关起诉。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