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用法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形势备受社会关注。在今年的“两会议食厅”,来自食品行业的多位代表委员、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食品行业专家及科技界人士,围绕食品安全保障等话题展开讨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副司长陈谞表示,应逐步细化食品安全责任的追究情形,对瞒报、谎报食品安全事故及因不履行监管职责而导致重大安全事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应严厉处治。
  “实现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应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全国人大代表、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赖学佳表示,目前确有一些企业钻法律的空子,做一些损害消费者及整个行业利益的事。虽然一些被侵权企业也发起了维权,但由于维权成本太高往往只好放弃。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势在必行。
  “从事食品行业必须讲诚信、讲道理、讲伦理,守住良心底线。”全国人大代表、今麦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表示,如果食品生产企业购买的原材料就是不安全、不合格的,即便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制作,食品安全仍然无法保证。因此,企业必须从源头上把好关。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表示,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全产业链发展,从原料基地、运输到末端储存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高伏建议,要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在提升法律和制度保障的同时,还要提高行业的自律意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食品营养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让百姓知道该吃什么、怎么吃;食品领域的专家应主动、客观地回应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事件;企业和政府要多与媒体沟通交流,解决好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摘自《经济日报》 温济聪/文 2015年3月1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