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种好看健康的树
近日,宁波首批市级机关工作人员来到东钱湖下水东村新岭岙地段,种下了杨梅、樱花、红叶石楠等树苗。据悉,该市市级机关工作人员近千人用3天时间参加了植树活动。
据宁波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宁波不仅要种树,还要种好看的树,到2020年要让彩色森林铺满四明大地。这位负责人说,随着宁波森林面积接近饱和,森林提质、添彩成为新的努力方向。
宁波的森林美化彩化以路边、河边、山边、村边作为重点,路边重点提升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两侧绿化,对县乡道、村道,采用租地、征地、流转等方式,要求绿化宽度达到3-5米,形成绿树成荫的景观带;河边主要是对空地进行规划建绿,对缺株断带区域实施补植造林,对树种单一、香化彩化不足、景观效果不好的区域实施改造提升;山边重点是对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城市周边山体、登山步道两侧、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实施森林抚育,对过稀区域,补植浙江樟、红豆杉、金钱松、青冈类等树种;村镇绿化重点是抓好进村道路风景林、河道两旁生态林、村庄公园休闲林、房前屋后果木林、村庄四周围村林和农田网格林等六片林建设,通过珍贵树种进千村行动,突出彩色树种、珍贵树种、经济树种种植,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
路边风景成线。鄞州的福庆路景观大道,全长9.1公里,两侧绿化带各20米宽,绿化总面积约42.1万平方米,绿化树种以红白玉兰为主,辅以银杏、水杉、红意杨、樱花、紫薇等开花及彩叶植物,突出色彩丰富、季相明显的乔、灌、花、草复层混交结构,营造成一条色彩丰富、四季有景的景观大道。
河边岸绿景美。北仑区投入30亿元,完成50公里生态河道建设,形成了以河道为主轴,两岸美化彩化的水生态特色景观。镇海区以“绿色江河,生态廊道”为目标,加强农村沿江河的水岸绿带建设,新建西大河东侧绿化工程,总面积1.4万平方米,以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彩色树种为主,形成高低错落有致、色彩变化多样、树形丰富美观、季相变化明显的自然生态景观。
山边层林尽染。奉化市在中山公园实施林相彩化工作,在公园补植红叶石楠、黄金槐、红枫等大规格苗木,收到了较好的彩化效果。鄞州在横溪、五乡、塘溪等乡镇古道两旁种植750余株美国红枫,以打造四季分明、景色优美的森林景观。
村镇鸟语花香。鄞州区湾底村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桑园文化特色,做足古村落文章,建设绿色餐厅、百桑园、珍贵苗木观赏园、油橄榄园等,创造形神兼备的乡村文化特色绿地。全村已种植各类苗木600多种,其中“天宫庄园植物世界”栽植南方热带植物400余种,各类品种桑树100多种;种植各类乔木20多万株,做到进村道路浓荫蔽日、生态河道绿意盎然、休闲公园景观突出、庭院绿化繁花锦簇、农田林网果树飘香。
要种树,培育树苗是关键。目前,宁波市已认定4个保障性苗圃,引进和培育适合本地生长的观花观果观叶树种。该市林业局种苗中心积极筛选培育本地乡土树种,如金叶枫香、金叶红樟、铁冬青、三色女贞等优质彩色树种,鄞州森源种苗中心则积极引进娜塔栎、美国红枫、贞楠等新品种,为全市森林的美化彩化提供了苗木保障。
建德:建珍贵树种基地
2010年,成功创建全省首个珍贵树种示范市;2011年,获批全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近年来,建德市利用境内珍贵树种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围绕“蓄宝于山,藏富于民”的目标,积极培育珍贵树种资源。至今,全市已发展各类珍贵树种基地4万余亩。
早在2009年,建德市就制定了发展珍贵树种三年行动计划,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珍贵树种苗木繁育基地、珍贵树种用材林示范基地、珍贵树种发展示范村等项目建设。2011年,建德市编制了珍贵树种发展10年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市将建设珍贵树种基地10万亩。2012年,该市又出台珍贵树种造林扶持政策,栽植珍贵树种的,每亩补助600元;定向培育的,每亩补助400元;列入珍贵树种精品园建设,按星级分别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的扶持。
为落实种苗来源,建德市利用全市丰富的楠木、榧树等珍贵树种资源,新建改造各类珍贵树种采种基地1.2万余亩。从2010年开始,该市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新建了省珍贵树种保障性苗圃。苗圃内有温室大棚1万平方米、钢架遮荫棚6万平方米,并配套完善了喷灌设施等,重点发展楠木、樟木、南方红豆杉、香榧、薄壳山核桃等珍贵树种容器苗,年生产能力在500万株以上,2009年至今,累计生产珍贵树种苗木2000余万株。
为确保珍贵树种造林质量,建德市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民间成立以林农为主体、经工商注册的营林服务专业合作社13家。通过专家集中培训,使施工人员掌握珍贵树种造林、抚育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经过近几年实践,专业队伍在珍贵树种造林上凸现明显优势。
为发展珍贵树种,建德市结合“三江两岸”景观林项目,自2011年开始,先后投资4500万元左右,采用工程造林、大苗造林等方式,选择“三江两岸”沿线适宜造林地,改造和新建各类珍贵树种示范林和示范基地3000余亩。结合“四边三化”,于2014年投资1000余万元,重点在乾潭镇、梅城镇等主要交通道路,新建以银杏、香樟等珍贵树种为主的示范路段10余公里。整合多部门资金,与杭州市江干区制订“协作林”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计划在建德市下涯镇金洲村和寿昌镇乌石村新建以珍贵树种为主的“协作林”435亩,并每年向当地村民赠送1000株珍贵苗木;会同移民局,投资150万元,开展“大树进村”活动,在全市30个村,种植胸径40厘米香樟31棵和胸径25厘米银杏29棵,同时种植红豆杉、罗汉松等珍贵树种大苗2000余株;会同市妇联、市农办,为全市5个乡镇6个行政村的231个农户赠送适合庭院种植的珍贵树种等苗木3000余株。结合森林抚育,将薪炭林逐渐改造为珍贵树种用材林,先后建设珍贵树种定向培育基地2万余亩。结合中央木本油料项目,新建珍贵树种果材兼用林7000余亩,其中薄壳山核桃4000余亩、香榧3000余亩。
为提高珍贵树种科技水平,建德市根据林地资源和林业生产实际,重点开展红豆杉、柏木、浙江楠、浙江樟、薄壳山核桃等优良新品系在杉木迹地更新、定向改培、“三江两岸”景观林保护和提升等工程上的应用研究。通过优良新品系的区域示范、新品种容器苗的应用示范、多树种混交技术研究示范,开展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林分的珍贵树种定向培育摸索,通过抚育间伐、修枝整形、林间补种等技术措施和经营模式的试验示范,为珍贵树种培育提供示范样板。同时,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协作,开展科研攻关,为珍贵树种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武义:林下套种 以短养长
油茶是山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武义县是我省的油茶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木本油料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武义县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高涨的林农热情,新发展油茶良种基地1.2万余亩。
然而,油茶从栽植到产出至少需要5年时间,而且每年都要支出一笔不菲的管理、抚育成本。因此,如何在短期内增加油茶的收益,一直是困扰林农的一个难题。
林下套种农作物,是林业生产实现以短养长的好方法。武义的浙江百灵谷科技有限公司在林业科技人员的协助下,探索出了油茶树套种山稻、油粮并作的发展新模式,实现了林盛粮丰的双赢效果,为投产前的油茶林每亩增加产值3万元左右。
山稻有别于通常所说的旱稻,具有耐旱性强、耐瘠性好、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可直接播种,无需育秧,无需人工灌水,无病虫害,不施除草剂和化肥,把谷种撒在石缝里就能像树一样生长,所以被喻为“稻坚强”。浙江百灵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舍男介绍说,“百灵谷”是从2011年开始开发油茶基地的,公司在省林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收集了东南亚国家和国内的山稻品种28个,初步筛选出适合油茶林套种的紫粳糯、白粳、黑糯和白粳糯等品种。去年,公司将几个适应性较强的山稻当家品种,套种在海拔几百米到上千米的3000亩油茶幼林里,整体亩产突破20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260公斤。因品种、技术渐趋成熟,去年公司还带动农户种植山稻2000多亩。
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无土壤和水体污染,以及150天以上的生长期,保证了山稻米的营养和安全。经农业部稻米检测中心检测:山稻米无农残、无黄曲霉毒素和砷汞,铅比有机稻标准低7倍,镉低4倍,铬低20倍,还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
油茶套种山稻起到了以耕代抚、种粮助油、以短养长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油茶基地的综合效益,每年每亩可减少除草成本500元,山稻产值达到5000元。
试验证明:该栽培模式适用于不能种植水稻的山区、缺水旱地、肥力不高的坡地及新造山地,且能与多种旱作物间作套种,开展立体复合经营。
本版稿件由省林业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