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浙江林业

“一株红枫卖1万元”神话难再现

  往年春节过后,是花木产销的旺季,余姚市的四明山、大岚等花木主产地,会出现装载花木的大卡车排队的现象。但今年上门收购的客户寥寥无几。
  “主要是价格因素”,四明山镇梨洲村花木种植大户王益民坦言,“去年花木价格暴跌的幅度令人难以置信。打个比方,我销售20车的花木,收入却只相当于2013年的两车。因此,不少花农在等待价格回暖。”
  事实上,花木滞销是从2013年冬天开始的。从事花木种植20多年的王益民说,以地径10厘米的红枫为例,两年前一株苗木的市场价在5000元以上,往往是苗木经销商上门到地头抢购。但好景不长,自2013年冬天开始,苗木价格一路下跌,到现在,同样规格的红枫每株800元也很少有人问津。地径12厘米以上的红枫苗木更是从原先每株1万多元跌到现在的不到2000元。
  花木产业真的遭遇“寒冬”了吗?对此,不同的花木种植户有不同的看法。大岚镇大俞村花木种植大户俞建荣、俞裕民在萧山花木市场设有摊位,据他们介绍,去年以来,尽管花木市场整体销量有所下降,但幅度有限,远未到所有花木都无人要的地步。
  种植户的看法在市场上得到印证。以珍贵、彩色树种为例,随着“两美浙江”等建设的推进,这些品种的苗木销量大增、价格上涨。尤其是生态效果好、景观表现佳的乌桕、檫树、枫香、木荷、黄檀等苗木供不应求。如地径8厘米的红白玉兰售价约每株380元,同比上涨36%;地径10厘米的黄山栾树售价约每株450元,同比上涨7%。
  再如,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强力推进“五水共治”,有效拉动了水杉、水松、荷花等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有关的水湿生植物的销售。据省花协不完全统计,2014年荷花等水湿生植物销量和价格同比增长30.25%。
  此外,以保健类为主的食药用花卉也是一枝独秀,同比增幅达16.76%。如余姚市临山、鹿亭等地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株以上,相关产业链产值在1亿元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部分花木遭遇的困境是周期性的。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五针松、红白玉兰为例,当时这两种苗木因市场价格走高,农民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最终出现挖苗烧苗的现象。但如今,五针松、红白玉兰等花木的市场价早已大幅反弹。
  业内人士指出,一些花木价格下跌,某种程度上也是市场的理性回归,随着市政、绿化等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规范化,过去那种“一株红枫卖1万元”的神话不可能再现。花农应认清形势,及时调整花木结构,赢得市场主动权。
沈华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