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她毕业于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当过空姐、开过网络公司、做过外资项目总监。两年前,她跨越海峡,来到温州,在苍南县创办日月潭农庄,开始实现心中的农业梦。她是来自宝岛的台湾姑娘,名叫吕如仙。
温州与台湾在自然地理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相同的纬度、类似的气候;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台湾山多地少;台湾的精品农业发展模式对温州有着诸多借鉴之处。为此,苍南县在温州率先打出了“台湾牌”。2009年11月,经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的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式建立。就在这一年,吕如仙和其他台商一起受邀来苍南考察。4年后,她的台式农庄扬帆起航。
日月潭农庄是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对接“海西”桥头堡的一个重点工程。农庄规划总面积1400多亩,计划总投资8000多万元。万事开头难,项目初建时,吕如仙面对的是一片空地,加上自己又是初涉农业,遇到的困难还真不少。“带一个大草帽,拿一个大喇叭,亲力亲为,指导员工干活。”这是吕如仙在农庄初建时给员工留下的印象。吕如仙以身作则,带领着自己的创业团队,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在的日月潭农庄已初具规模。300余亩的观光花海区,各种鲜花错季播种,一年四季繁花盛开;200余亩的果树采摘区,种植着葡萄、青枣、杨梅、桃子等果树,实现了采摘无闲季;休闲区内512平方米的温室玻璃大棚,展示着各具特色农产品,供游客观赏。园区还添置了从国外进口的儿童游乐设施、自助烧烤设备……一个适合各个时节、各类人群的休闲娱乐农庄已脱颖而出。去年,农庄接待游客15万人次,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吕如仙说,农庄将继续增加台湾农耕文化的特色,加大活动的组织力度,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通过年轻人的加入与信息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农耕文化与大陆农耕文化的相通性与差异性,让更多人对农庄产生兴趣。同时,进一步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把各种水果做成果酱,从花花草草中提炼精油……进一步提高园区农产品的附加值。“来大陆是闯,搞农业也是闯。”吕如仙这个正又辣的台湾姑娘闯成了淳而朴的苍南妹子,为苍南带来了发展精品农业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