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供销

浙江“新大”的“三农”情缘

  □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吴小樟
  一家主营服装、纺织品等进出口贸易业务,出口额稳居省级外贸公司前列的企业,与“三农”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但它偏偏要将两者联系起来,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有越来越“亲密”之势。它,就是在省供销社下属企业中排名第二的浙江新大集团有限公司。
  据浙江新大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浙江“新大”由省畜产进出口公司于2002年通过企业改制设立,是一家工贸结合,以进出口贸易为主,国内贸易、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等多元化经营并重的综合性企业。截至2014年底,集团净资产33.81亿元,下属23家一级成员企业总注册资本16.1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及以上的有11家。2014年,浙江“新大”总经营规模133.32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7.83亿美元,其中出口6.38亿美元,贸易覆盖美国、欧盟、日本及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前几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对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浙江“新大”不仅顶住了压力,获得较快发展,而且将国内的经营触角慢慢伸向“三农”。从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从事“支农支小”业务,到“走出去”,在西部建立长毛兔养殖基地,再到研发有机无机复混肥,致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浙江“新大”在“三农”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支农支小”,解决融资困境
  位于桐庐县横村镇孙家村的桐庐明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三面环山,海拔100-400米,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公司在横村镇流转了荒山、鱼塘505亩,发展水产家禽养殖、果树栽培,走生态休闲之路。
  公司负责人何来明说,由于银行贷款门槛高,公司缺乏抵押资产,一直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当桐庐县富汇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接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小贷公司为其制定了保证担保的贷款方式,第二天便向其发放贷款20万元。随后,小贷公司又向其发放贷款50万元,用于建造饭店,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目前,明凯农业公司拥有果树、树苗380亩,鱼塘125亩,家禽1万余只,建成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精品园、省级农业生态示范工程,形成餐饮、娱乐、垂钓、采摘、观光、住宿一条龙服务,经济效益年年提高,年果树、鱼类、餐饮总收入超千万元,利润超百万元。
  桐庐县富汇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汇小贷”)是以服务“三农”和小企业为宗旨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是省首批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之一,也是桐庐首家小额贷款公司,由浙江“新大”控股的桐庐富春江织造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年1月发起成立。
  “富汇小贷”成立后,以服务“三农”为中心开展信贷业务,向当地的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为了更好地“支农支小”,2012年,“富汇小贷”在桐庐分水镇设立了办事处。截至2014年末,该办事处已累计向当地的小微企业和农户发放贷款2.6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10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
  如今,在“富汇小贷”的所有贷款中,“三农”贷款占到六成以上。公司的客户群中不仅有中小规模的种养户、小饭店、小农庄、家庭作坊,也有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各种农业公司,其中不乏一些已走出桐庐拥有自主品牌的当地知名企业。
  徐连根正是“富汇小贷”的中小客户之一。徐连根是桐庐县百江镇松村村村民,早年经营笔杆厂,由于产品利润微薄,从2009开始转行种植苗木。一次,徐连根在金华联系到一家苗木种植户,该种植户因转行欲低价出让25万棵茶梅。当时,徐连根手头正紧,资金不足,但又不想放弃这次商机,便来到“富汇小贷”分水办事处申请贷款20万元。小贷公司了解情况后,第二天便向他发放了20万元贷款。徐连根最终买下了这25万棵茶梅。6年来,徐连根的苗木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仅在松村村的种植面积就达到100亩以上。
“走出去”,帮助发展养兔业
  我国西部省份贵州地处高原,山多地少,有50个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浙江“新大”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利用浙江的长毛兔品种、技术优势和公司自身的毛纺产品加工技术优势、国际贸易市场优势,从2013年开始,引导成员企业和关联企业在贵州开展实施长毛兔产业化发展示范项目。
  该项目采用“四提供、一回收、一确保”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发展长毛兔生产。计划通过5年的实施,在贵州建成一个技工贸、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形成长毛兔良种繁育、饲料生产、技术培训、疾病防控、兔毛收购加工为一体的长毛兔产业链,并在贵州建立10个养殖规模达到100万只的长毛兔生产示范县,带动该省1万户以上农户从事长毛兔养殖业,努力将贵州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兔毛(兔绒)生产基地和浙江高档纺织原料供应基地。
  目前,该项目已在贵州省普安县、清镇市建立了长毛兔良种繁育场、饲料加工厂、兔毛收购加工厂、技术培训服务中心,带动当地500余户农民饲养长毛兔,养殖规模达20万多只,兔业产值8000多万元,养殖农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2013年下半年,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镇返乡大学生代申龙、郭家旺、蒋仁云、陈易福4人,在公司指导下投资10万元创办了长毛兔养殖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养殖规模已达1000余只,2014年养兔收入超过30万元;罗汉乡60多岁老人邓柏龙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养殖长毛兔,目前养殖数量已达600余只,2014年养兔纯收入15万元。他们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树立了榜样,长毛兔养殖已成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
  2014年8月,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视察黔西南州普安县长毛兔养殖基地时,对浙江“新大”实施的长毛兔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了高度肯定。
研发新型肥,助力环境友好农业
  3月26日上午,浙江“新大”控股的中科新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宁波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到会的30多户水稻、蔬菜、果树种植大户,每户无偿提供“安倍科”有机无机复混肥50公斤。此后,中科公司技术人员将对接收赠肥的农户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农民科学用肥,根据种植规模和用肥需求,开展肥效评估,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农资是供销社的传统经营业务。有别于以往供销社主要经营他人生产的农资产品的是,中科公司立足环境友好,开展自主研发,填补了供销社在该领域的空白。
  浙江新大集团总经理张汝和表示,这是浙江“新大”拓展为农服务项目、开拓农村市场的一项举措。据介绍,中科公司由浙江“新大”下属浙江通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2月收购重组黄山中科新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而成。一年多来,公司生产销售有机无机复混肥3500吨,主要销往浙江、安徽两地市场。张汝和说,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支持环保产业的大背景下,肥料市场更趋向节能、高效、环境友好。中科公司借助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这一技术支撑,将开发生产更多高效优质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