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法制

乳制品车间里的香蕉水、抹布和拖把是干啥用的?

靠它们,过期奶变成了“新鲜奶”

  生产日期明明是2015年1月3日,可外包装一涂改,就变成了2015年2月6日的“新产品”——瑞安市某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早餐奶如此“回炉”后,被送到各家店里,最终被市民买了回去。
  近日,瑞安市某饮料有限公司涉嫌更改过期产品生产日期,被公安和工商部门查处。公司7名主要负责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公安机关刑拘;部分产品及涂改工具被依法查封查扣。
“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
  2月6日,有市民向瑞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热线举报:他在早餐店购买的早餐奶有问题。根据线索,瑞安市公安局民警和瑞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一起,赶到位于陶山镇某工业区内的瑞安市某饮料有限公司,现场检查发现:这家公司出售的乳制品包装上,有人为涂改的痕迹。
  执法人员立即要求饮料公司提供生产凭证,可在场的老板却面露难色。预感到问题不小,民警和执法人员随即前往公司生产车间和仓库进一步检查。
  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生产线上正在灌装牛奶,并且用激光喷码打印;边上,六七个妇女围坐在一起,用抹布擦洗着早餐奶外包装;300多瓶牛奶在冒着热气的加热池中上下翻腾,站在一旁的工人正用拖把在奶瓶上拖洗;屋子最里面还堆放着4堆各种样式的早餐奶,其中一部分的外包装已明显变形。
  执法人员仔细查看发现,这些堆放着的早餐奶都是已经过期了的,包装上面的生产日期显示,有的刚刚过期,有的过期十来天,有的甚至过期1个月以上。
  对此,饮料公司股东之一罗某现场辩解说:“这些都是我们工人回收来的早餐奶,准备统一处理掉的,就是还没来得及处理。”
每天“回炉”2000多瓶
  真的是罗某所说的那样吗?执法人员展开了地毯式搜查。
  在仓库的一个角落,执法人员发现了专门用来擦洗红色喷码日期的香蕉水,边上还散落着沾有香蕉水的红色抹布。原来,那些妇女正是用这红色抹布擦洗奶瓶上的红色喷码日期。再细看加热池里的早餐奶,不少奶瓶上还留有红印,工人用拖把拖洗的正是这些红印。
  民警立即将现场工人带回派出所进行询问。在现场查获物品的检测报告和车间工人的口供面前,饮料公司大股东徐某不得不说出了实情:“我们回收来的这些早餐奶,都是由运货的驾驶员每天下午或者晚上送货时带回来的,一般都堆放在车间后门口。第二天上班,厂里的包装女工会用香蕉水擦洗掉这些过期早餐奶瓶身上的生产日期。因为擦不干净,瓶身上还会留有红印,所以要放入热水池清洗,用拖把洗,同时又可以将这些早餐奶加热。之后再放上流水线喷码打印新的生产日期,然后销售出去。”“明知道违法,为什么还要这样做?”瑞安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张然问。“如果把回收回来的奶都倒掉,那成本太大了。我们这样一搞,每天能‘回炉’2000多瓶,省下不少钱。”徐某回答。“那你们岂不是零损耗?”“那也没有,每天会有一二十瓶因为瓶子变形、奶结块、沉淀或者封口破掉等原因要扔掉。”“你们一般销往什么地方?”“我们的客户都是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往下面的个体店。我们早餐奶的销售范围主要是温州各县(市、区),最南到福建福安一带,最北到台州黄岩、玉环一带。每天大约要送出去2万多瓶。星期一至星期五会多一些,星期六和星期天会稍微少一些。我们销售的主要有大口瓶、大中瓶、小中瓶和方瓶的早餐奶。”“‘回炉’奶你们每瓶卖多少钱?”“这些奶和当天正常生产的早餐奶是一样价格的。每瓶最低8角钱,最高9角5分。”
当上老板后走歪路
  经查,这家饮料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现有员工40余名。2014年10月以来,这家公司利用香蕉水擦洗生产日期,回炉再加工过期牛奶约20余万件,从中获利10多万元。
  公司最大的股东徐某今年35岁,是平阳万全镇人。2014年以前,徐某只是这家公司的一名员工。原来的老板在2014年初出让公司的经营权,徐某和现在的合伙人觉得有利可图,就接手经营。
  一段时间之后,由于一些知名品牌的早餐奶进入市场竞争,这家公司的退货量开始大起来。为了减少损失,徐某等人便开始“回炉”销售。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陈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