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休闲观光,农业“两区”建设的潜力股

  □本报记者 陈小平
  近段时间来,各地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农事节庆此起彼伏,尤以油菜花节最为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丽乡村的向往,油菜花的生态、休闲功能得到极大开发,这金灿灿的花朵从没像今天这般得到人们的青睐,各地但凡成点规模的油菜花田,不但城里人趋之若鹜,当地人也看得乐呵呵的。
  油菜花休闲观光功能的成功开发,给了浙江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两区”建设更多的空间。近年来,浙江农业“两区”建设得到各方高度重视,省领导连续六年参加“两区”建设现场推进会。目前,“两区”内的沟、渠、路配套齐全,硬件设施有了极大改善,产业蓬勃发展,33个通过考核验收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亩均综合产值比周边地区高出20%以上。在这样一个高位上,农业“两区”如何进一步提升?
  在前不久举办的开化油菜花节上,一位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油菜种得好点,产值才2000多元,却要辛辛苦苦几个月,远不及外出务工或者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收入。可见,农业本身的效益总是有限的,种得再好,一亩油菜的产值可能还抵不上一个外出务工者一个月的收入,但他们依然在种,而且仅一个村就种了2000多亩。这当中,除了农民的种植习惯、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引导外,油菜花节功不可没。
  农业除传统的生产功能外,还蕴含着丰富的休闲观光功能,这种功能是极具增值潜力的。随着农业“两区”建设深入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作物种植结构更加合理,生产方式更加呈现出规模化、区域化趋势,农业生产的这种“新常态”,使得农业的休闲观光价值潜力倍增。
  有人说,下一步的浙江农业“两区”建设,要更多地从“形的完善”转移到“神的提升”上来。那么,怎么实现“神的提升”?一些地方成功举办油茶花节等实践告诉我们,开发农业的休闲、教育、养生等多样性功能,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
  乡村观光旅游不能少了农业。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古国,农业生产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如果只有风光旖旎的山水,而不见阡陌纵横的田园,你一定会觉得少了什么。农业要撑起乡村旅游,必须在人们可观光、可参与的内容设计上做足、做好文章。我省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众多的现代农业园区,好比是一张张铺开的画布,这里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风景,至于怎样描绘,则需要构思缜密,甚至匠心独具。
  在确保农业“两区”姓“农”,特别是防止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的前提下,如果能够实现春赏花、夏刈禾、秋采果、冬牧羊;如果能够做到东村采桑果,西村挖番薯,南村摸鱼,北村抓虾,让旅游观光者走一路,看一路,玩一路,乐一路,如此农业,怎不活力四射!如此乡村,才能美丽非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