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但在天台县洪畴镇下往村,村委会主任陈达信承包种植的20亩梨,“长”的却是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被尊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长在岩石缝隙间,对生长环境比较挑剔,通常人工栽培是利用碎石作为基质仿野生生态环境。
陈达信的梨园就在路口的一块苗木基地旁,跟平常见到的梨园不同的是,此处四周围有紧密的篱笆。透过篱笆看去,但见一棵棵梨树树身粗壮,只在树冠处留有少许枝丫。就在这时,只听得“丝丝丝”声,梨园内顿时雾气弥漫,眼前一片朦胧。“这个季节我们没什么活,就是天气干燥时,过来浇浇水。”陈达信说,铁皮石斛喜欢湿润的环境,所以他装了滴管和喷头,喷雾其实就是给它们浇水。
几分钟后,浇水完毕。笔者早已按捺不住好奇的心,三步并两步,来到了梨树旁,一探究竟。
“铁皮石斛并没有长在梨树上,都是你用细麻绳捆绑上去的呀?”站在梨树旁,笔者看到树身上有一圈一圈的细麻绳,还有一些苔藓。乍看上去,那铁皮石斛连同苔藓就在细麻绳的“保护”之下。“看这里,这白白的、细细的,是不是根?你再仔细看看,这些根是怎么生长的?”看着笔者一脸的疑惑,陈达信指着树身说。
在陈达信手指的地方,笔者看到有许多细根紧贴在树皮上,长的有30多厘米。部分树皮有开裂,那细根就直接伸进了那缝隙里。
原来,陈达信搞的是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方式。一开始,他就将铁皮石斛幼苗用细麻绳绑在梨树上,幼苗长出根系后,就在树身上“扎根”,通过吸收树皮上的营养来保证生长。陈达信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铁皮石斛与土壤的接触,避免各类细菌的侵害。”
铁皮石斛属于比较娇贵的植物,低温天气下存活率低,常见的是大棚内或透气网罩下的人工栽培模式。然而,在陈达信的梨园内,却没有类似的农业设施。陈达信说:“铁皮石斛喜欢半阴半阳的环境,梨树顶部的枝叶可以为它遮阴。平时让它们吹吹风淋淋雨,就跟它们在野生环境里生长一样,这样种出来的铁皮石斛质量更好。”据他介绍,他的铁皮石斛每年收割一次,只要梨树正常生长,铁皮石斛就能年复一年不断地长出茎叶来。
陈达信是两年前开始尝试在梨树上种植铁皮石斛的。他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了,像我们留在村里当干部,如果自己不带头致富,那怎么带动群众呢?”于是,当了十年“村官”的陈达信开始探寻特色种植之路。
“目前第一期我种了20亩,一亩每年能剪摘十多公斤的鲜茎,每公斤价格在 4000元至 5000元之间,基本上在本地销售,收入还可以。”陈达信笑着说,村民们看到搞特色农业有出路,对搞好农业的信心也更足了。现在,村里有发展苗木的,也有准备搞大棚采摘的,都是生态高效农业。 徐平 陈晓娇
附生在梨树上的铁皮石斛长势良好。
一女工正在打理梨树上的铁皮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