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王美华
编者按:近年来,湖州市在着力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全市已建立153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重点实施秸秆肥料化还田、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和秸秆基料化利用等五大工程,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6%,名列全省前茅。当地是怎么做的,积累了哪些可看可学的经验?近日本报记者前往湖州市南浔区一探究竟。
每年稻谷收割季节,金灿灿的稻草遍布田野。一些地方的农民把这些稻草作为包袱,一把火燎之,结果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有着44万亩耕地的湖州市南浔区,每年产生20多万吨农作物秸秆,那里的农民却并不为之困惑。他们有什么办法,使秸秆神奇变身呢?记者发现,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是他们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拿手好戏。
“塑身”秸秆变清洁能源
在南浔区旧馆镇北港村的汇大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仓库里堆着一袋袋香烟状的东西,令人十分好奇。“这是我们生产的生物质燃料,它的主要原料就是秸秆。”公司负责人黎明忠说。
秸秆是怎样变成生物质燃料的呢?黎明忠介绍说,公司有一条生产流水线,秸秆和木屑1∶1混合后,经过干燥、粉碎、成型、冷却、筛选等多道工序,就神奇般地变成了香烟状的燃料。
记者从区农业局了解到,近年来,南浔区积极开展秸秆的能源化利用,引导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的锅炉使用生物质燃料,不断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目前,全区已引进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3个,年产生物质燃料11万吨,消耗秸秆6万吨左右,相当于12万亩水稻收割后留下的稻草。
黎明忠告诉记者,这种燃料很受欢迎,因为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时不产生二氧化硫,不污染环境,上海、江苏等地很多单位前来订购,现在每吨可以卖到800元。去年公司只是试运行,就利用了2000吨左右的秸秆。目前,公司的年生产能力达到3.5万吨,可处理旧馆镇80%以上的秸秆。
“调味”秸秆成湖羊口粮
南浔区充分发挥当地是湖羊养殖大区的优势,加快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发酵、成型等技术。目前,全区湖羊养殖业可消化秸秆3.6万吨,大大促进了秸秆的饲料化利用。
南浔区双林镇南元里生态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养着上千只湖羊,这些湖羊的口粮除了传统的青饲料外,还有公司自己加工的青贮饲料,其主要原料就是稻草。
青贮饲料加工场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发酵味,员工们正在搅拌稻草粉末、豆腐渣和酒糟等原料。公司负责人王伟林告诉记者,公司有个饲草种植区,主要种植皇竹草、甜象草,公司还利用流转来的冬闲田种植黑麦草,这些饲草与稻草以1∶1的比例混合粉碎,加上玉米等蛋白饲料,发酵后,便成为青贮饲料。
(紧接第1版)“现在我们每年能处理秸秆5000吨,生产青贮饲料500吨左右,下半年,公司将扩大黑麦草的种植面积,预计青贮饲料的产量将达到4000吨左右,完全可以满足1000多头湖羊的口粮需求,多余的青贮饲料还可以出售给其他湖羊养殖企业,这样就赚回了人工费和土地流转费。”王伟林说,公司还用湖羊的粪便养殖蚯蚓,蚯蚓粪便发酵后又用来肥田,这样,不但增加了土壤肥力,还解决了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生态循环。
“碎身”秸秆做复绿基料
每当人们驱车经过高速公路时,细心者就会发现,一些陡峭的山崖上,长出层层“绿被”,而在养肥它们的复绿基料中,稻草是主要角色。“4个工人,2台粉碎机,一天就能加工15吨稻草。”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惠兴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慧兴告诉我们,合作社专门收集农户的稻草,粉碎后出售给园林公司,作为制作矿山复绿基料的原料。徐慧兴说,他在从事草绳生意中了解到,稻草可以制造边坡复绿的基料。“当时我就想,每到水稻收割季节,村里的稻草堆积如山,干嘛不回收起来做这个呢?”去年,他成立了合作社,买了粉碎机,利用稻草生产复绿基料。当年,合作社消化稻草6000吨以上,获利26万元左右,效益可观。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计划多进几台粉碎机,新建仓库,把稻草回收利用的生意做得更大。
徐慧兴获利,善琏镇的农民受益。“我家有两亩多地,以前,单季稻收割后的稻草都是堆在路边烂掉。现在,我把它们卖给合作社,一亩地增加了100多元的收益。”窑里村村民郭顺达说。
湖州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南浔区通过积极完善责任体系,区与镇、镇与村层层签订禁烧工作责任书,村与种粮大户签订禁烧工作承诺书,形成了区领导联镇、镇干部联村、村干部包队、村民小组长包到田块的禁烧工作责任体系。同时,南浔区还大力实施秸秆基料化利用工程,发展草坪基料、秸秆育苗等生产企业,引导带动基料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秸秆板材、秸秆新型墙体等秸秆原料化产业,努力培育秸秆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秸秆的利用,目前,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