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禁吃大餐”防骗保多大才算大

  低保是贫困家庭的“救命钱”,但骗保时有发生。2013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在安徽、福建等5省市调查显示,享受低保的有六成非贫困家庭,而有近八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这次广州出台相关办法,最受关注的是骗保怎么防。办法中采用了“排除法”,比如自费出国旅游的、自费安排子女出国留学的、经常出入酒楼吃大餐的、戴好几万元金表的……这些将不予认定低保或给予停保。
  其实,对低保申请采取“排除法”式审核,全国早有先例,但其中一些做法引来了不少争议。比如重庆这个有“火炉”之称的城市,曾规定低保户不能有空调,因此出现了有亲戚赠送空调低保户也不敢收的荒唐事;还有很多城市,一度不允许拥有手机、电脑的人申请低保。
  之所以要提这些旧闻,就是想说明“排除法”对低保申请把关而言,最好只起到辅助参考的作用。“排除法”固然重要,但不宜罗列得过多过细,开豪车、多套房这种极端情况可以有,但把一些边界不明显的生活方式也列明禁止,虽然初衷很好,但执行恐怕有困难。比方说,经常出入酒楼吃大餐,啥叫“经常”,一周一次还是一天一次?啥叫“大餐”就更难界定。
  对于一些极端情况,确实需要搬出“排除法”,但“排除法”也不是万能的,更不可能穷尽所有情况。真正能对打击骗取低保形成决定性作用的,一是提高骗保行为的违法成本。骗低保的不少,但真正因此而被处以罚款乃至服刑的人却很少听说,客观上刺激了一些人铤而走险。二是建立基础性的家庭收支统计系统,方便有关部门在后台更加全面地掌握个人经济情况。其实,很多地方之所以用“排除法”,就是因为收入统计缺乏条件,必须用这些看得见的行为来筛查作假者。当然,这项工程难度不小,但做了好处更大,对保障房申请、实施个税抵扣等很多事项都有帮助。与其整天想着怎么被动去“防”,不如主动出击,一可避免有人隐瞒收入骗保,二可及时通知一些符合条件却不自知的人来申请低保,是不是更好呢?
  (摘自《广州日报》 张涨/文2015年4月1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