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圣威
本报讯 5月6日至7日,农业部在我省遂昌县召开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推进会。“进一个门,办样样事。”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实地考察了遂昌嘉言民生总部、赶街总部以及大田村、姚埠村的益农信息社后有感而发。“哪里可以充话费?”在姚埠村考察现场有记者问村民。“里面就有。”回答问题的是姚埠村的一群老奶奶,其中一位指着姚埠村的益农信息社说,“里面什么事都能办呀!”
足不出村,就能办想办的事,益农信息社正改变着农村的生活方式。姚埠村村民周汉平、黄加余的电饭煲通过益农电商平台从网上购得,他们说比超市便宜了一半,黄加余还通过益农平台缴纳了全家的保险费……
农村的生产方式同样在改变。“喂,我的茶叶生长有点问题,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在大田村益农信息社,陈晓华拿起便民电话,拨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这一现场测验并没有令他失望,热线那头,农技人员反应及时,“他们说下午就过来。”陈晓华满意地离开了。
在赶街总部,负责人潘东明分享了一个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的案例:去年,遂昌北界红提经过一个半月的推广,电商渠道售出了7500公斤,线上线下渠道总共销售近5万公斤,每公斤售价达13.4元,比上年增加2.4元。
陈晓华充分肯定了遂昌县便民、惠民、利民的信息进村入户模式,“遂昌县‘政企社共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国提供了好样板”。
据悉,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首批10个试点省(市)的22个县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益农信息社共4000个,覆盖试点县行政村的60%以上,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已进村入户,探索出一些比较成功的市场化运营模式。
陈晓华指出,要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经济发展新动力、创新农业行政管理方式、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高度来看待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重要意义。“要把信息进村入户打造成‘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农村落地的示范工程,重点做好公益服务上线、推进电商进村、创新信息监测预警方式、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等8项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