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养生

手足口病进入发病高峰外出活动要防蜱虫叮咬

  日前,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进入5月,正值春夏之交,气温明显升高,要当心肠道传染病;儿童要警惕手足口病;外出游玩时应注意预防蜱虫叮咬。
手足口病开始进入高发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季节性很强的儿童传染病,每年进入4月份,手足口病的报告病例开始攀升,5—7月份会有一波高峰期,要高度警惕重症病例。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30日,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14795例,较去年同期(50843例)下降70.90%;报告死亡病例1例,较去年同期(2例)减少1例。全省发病趋势与往年相似,截至目前全省发病数低于往年同期。
  手足口病的患者以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幼儿为主,症状主要表现为患儿手、脚、口腔和臀部出现疱疹。省疾控中心提醒——
  1.各地幼儿园应加强教室通风和常规消毒;发现新发病例及时对患儿接触过的玩具和场所开展消毒。
  2.幼儿园每天实行严格晨检制度,了解缺课学生原因,凡发现有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疱疹,及时告知家长到医院诊治。
  3.家长应关注小孩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皮疹、频繁呕吐、高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儿童应居家隔离。
外出活动预防蜱虫叮咬
  随着气温上升,蜱虫密度增高,外出活动时衣着减少,容易被蜱虫叮咬,而一旦被蜱虫叮咬容易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无形体、埃立克体、巴贝西虫、莱姆病、斑点热立克次体等蜱传疾病。
  我省近几年的监测情况显示,5-7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高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死率可达10%以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省疾控中心提醒——
  1.外出时应该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踏青或劳作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不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3.被蜱虫叮咬后,不要生拉硬拽、强行拔除,否则其头部很容易留在体内引起发炎和瘙痒,且更易感染病菌,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应用镊子反向将蜱虫拔出或到医院进行处置,若出现伤口发炎、瘙痒,或有发烧、头疼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告知医生。
祝洁炜 江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