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今年我省杨梅量减质好食用安全

对主产区35批次的杨梅抽检表明,质量合格率100%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又到杨梅满枝头。今年的杨梅产量如何?品质好不好?食用安全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前往6月9日省农业厅在兰溪市举办的2015年浙江“六月杨梅红”暨兰溪杨梅节寻找答案。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建跃参加启动仪式。
  记者在兰溪市马涧新农夫果蔬专业合作社看到,这里的杨梅红遍枝头,而且还住进了避雨大棚。“大棚杨梅的销售期长、产量稳定,即使阴雨也不会影响品质。”合作社负责人倪晓军告诉记者,合作社的杨梅全部采用绿色防控和有机栽培技术,品质和产量都很好。“今年,我们还和京东商城、19楼等电商签订了购销协议,销路不成问题。”倪晓军说。
  据省农业厅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全省杨梅栽培面积134万亩,因今年上半年气温变化大,杨梅坐果率较往年降低,预计全省杨梅总产达43万吨左右,较上年减少10%。今年的气候虽然使结果量减少,但有利于杨梅果实膨大,加上果农质量意识日益增强,绿色防控、网室避雨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杨梅优质果率提高,今年杨梅品质好于往年。
  至于消费者最关心的杨梅质量安全问题,省农业厅质监处有关负责人也给出了肯定回答。6月1日至5日,省农业厅有关部门在兰溪、余姚、慈溪、黄岩、仙居、青田等杨梅主产区开展了采前杨梅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共抽取即将上市的杨梅35批次,合格率均为100%。“本次抽检结果表明,我省地产杨梅整体质量安全状况较好。”这位负责人说。
  眼下,我省各地杨梅将陆续采摘。杨梅上市期间,各主产地将以梅为媒,把杨梅产业与传统文化、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杨梅文化节、采摘游、推介会等活动,使杨梅的产业功能和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