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农业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名单,遂昌县榜上有名,成为丽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这对进一步加快遂昌县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提升现代化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优越的生态条件是遂昌县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一大优势。遂昌县是个山区小县,总面积仅2539平方公里,位于浙西南长三角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区内,地处钱塘江、瓯江源头。延绵的群山,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让遂昌县具备了发展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的先天优势。据统计,遂昌县域内有耕地面积26.94万亩,人均水资源拥有量1.18万立方米,且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水质优良,十分适宜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被农业部列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后,遂昌县依托独特的地理格局,统筹整合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有的区位优势,不断寻求让畜禽养殖回归传统,让农作物种植回归生态本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路,大力发展原生态农产品,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秉承生态、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理念。遂昌县以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努力争当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和农业改革“试验田”,着力推进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建设,现已形成了以茶叶、竹业、高山蔬菜、水干果、生态畜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和以中药材、食用菌、山茶油、杂交稻制种、烤薯等五大特色产业为主体,以特种养殖、种养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为补充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但受山地较多、产业分布相对分散等因素影响,遂昌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不同地区还存在高低之差,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为此,遂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加以应对,以助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并且突出落实作为遂昌现代农业发展重点任务的“一二三四五”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着力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
“一”是指围绕“千斤粮万元钱”这一目标,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领、示范引领,建设杂交水稻制繁种基地1万亩,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0万亩,“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1万亩,实现粮食高产、农业高效。
“二”是指建设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遂昌县共有两个综合园区列入省级创建。经多年建设,园区内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通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验收。
“三”是指按照三个不同海拔梯度产业的基本定位发展产业。一是海拔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基本农田,定位于保障农产品供应,主要布局粮食、蔬菜等关乎民生的农作物;二是海拔中度的丘陵地带,以发展丘陵生态茶叶等经济作物为主,建设丘陵生态茶园6万亩,以避免争水问题,又保证不同梯度农作物的多样性;三是海拔500米以上的高海拔耕地,以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等为主的高效农业。
“四”是指建设四个加工交易集散区。一是石练食用农产品加工区;二是云峰农产品加工区;三是大柘茶青交易集散区;四是精品农产品交易集散区。
“五”是指建设五个特色产业示范区。分别是以高坪为核心的高山蔬菜示范区;以西部乡镇为核心的高山水果示范区;以三仁等近郊区域为核心的城效休闲农业百果园区;以妙高和新路湾为重点的城郊蔬菜保障区;以北部乡镇为主的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区。
遂昌县还通过政策引导,多措并举建设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可追溯化体系,从科技创新机制、人才引进体制等多方面入手,推动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同时,通过积极扶持培育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主体发展,调结构、做精品、增效益,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精做优传统特色产业,推进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方法,努力实现山区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新跨越。 李夏乐
链接
遂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简介
遂昌县自2010年开始打造原生态农产品基地,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快速推进以生态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59亿元,同比增长5.3%;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0.8万亩,产量7万吨。如今,全县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3.44万亩,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6.3万亩,在建和建成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有8个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0个农业特色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
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引导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业产业化建设推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创建的遂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容如下:
创建范围:覆盖全县20个乡镇(街道),地域面积2539平方公里。
示范区主题及类型:以粮油产业、中药材—水稻“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丘陵生态茶业、山区精品果蔬产业、生态畜牧产业为示范主题,大力推进山地丘陵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集农业示范、科技推广、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环境优势:生态条件优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格局合理、农业基础设施完备。
总体目标:合理布局产业,提高产业效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拉长产业链条。到2018年,建设杂交水稻制繁种基地1万亩,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0万亩,“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1万亩,新建保障型蔬菜基地2000亩,丘陵生态茶园6万亩,高山特色水果0.5万亩,建成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配合产业发展,建设占地1000亩的两个农产品加工区,四个不同侧重点的农产品集散交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