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供销

“一网五平台”打造“浙江省网上供销社”

  •   □本报记者 曹丽娟
      本报讯 6月 9日至 10日,全省供销社系统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场会在衢州召开。据省供销社副主任沈亚平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供销社系统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合作社)达到127家,已在淘宝网、1号店、京东商城三大电商平台建成各类地方特色馆23个,2014年全系统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12.5亿元,同比增长4倍。
      沈亚平说,农村是供销社几十年来长期经营的主阵地,要把握建设“浙江省网上供销社”的路径和模式,在全省构建起以各类电商企业为主体、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为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为重点、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为支撑的农村电子商务经营服务网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接下来,要抓紧搭建“浙江省网上供销社”门户网站,加快打造“五大”电商子平台,计划到2017年底,基本建成省级电子商务和市县区域型平台相互贯通、与全国供销平台相联结、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和终端配送一体化的电商经营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系统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80%以上,基层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化改造率达到7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占全系统销售总额比重达到40%以上。
      会上,省供销社还与国内知名电商纽海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简称“1号店”)签署了“一县一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的是依托1号店的各县、市特产馆,促进各地特色农产品在网上热销,把以“一县一品”为品牌代表的各县、市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
    “供销人”做起“淘小二”
      6月9日下午,与会人员冒雨考察了衢州百特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及衢江区大洲镇沧州村、狮子山村的“乡村淘”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点。
      “乡村淘”是衢州市衢江区供销社依托衢州百特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立的全国首家网上供销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农产品代售、政务办理、电子金融等服务。
      沧州村网点位于大洲镇菜市场旁,往来人流量大。目前,这里已成为镇上居民以及附近村民办理网络缴费、购物的综合服务站点。该网点负责人是一位“90后”,名叫郑慧鹏,曾在迪拜做过外贸生意。他说,他这个网点主要还是替村民购物为主,今年以来,经营额大约在5万-6万元左右。
      狮子山村网点距大洲镇集镇很近,交通便利,建于去年11月底,负责人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傅秀芬。据她介绍,原本村民不会网购也不敢网购,快递不进村。自从服务站建立后,包裹直达山村,村民们的网购热情随之激发,大到耕作机、抽水泵,小到剃须刀、挂衣架等,村民都找她帮忙上网代购。今后,她准备联合村里几家家庭农场,利用“乡村淘”平台,把村里的宝贝卖到城里去。
      据衢江区供销社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乡村淘”服务网点已达到222家,辐射全区60%的行政村,计划3年内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目前,“乡村淘”已走出衢江,在柯城及安徽歙县等地开始布点,与江西赣州的石城县、兴国县、南康区和福建浦城县及宁夏的中宁县、青铜峡市等地的合作事宜也在洽谈中。
      其实,在全省供销社系统,像“乡村淘”这样起步较早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还有不少。沈亚平说,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以特色馆建设为抓手,实施全省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工程。从2013年至今,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在淘宝网、1号店、京东商城三大电商平台上建成各类地方特色馆23个,年底计划增加到40个。二是以“乡村淘”等为载体,创新农村电商发展模式。龙游、上虞和其它不少县区电商做得比较好的供销社,大多采用类似“乡村淘”的模式,通过利用原有的农村连锁经营网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为农民提供日用品代购、农特产品代销、电子商务培训等综合服务,再嵌入农村政务、金融服务等功能,有效解决了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杭州市西湖区拓华电子商务公司则致力于“供销电商进村社”,通过整合线下便利店、物流网络和线上商品、信息等资源,打造了城市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该公司的“悠无限”电商平台已在杭州社区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三是建设一些省级专业性电商平台。比如,浙江农资集团以农资转型服务为契机,建设“智慧农资”服务平台,现已建成4个子平台;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建设的东海商品交易中心将在年内上线;其它两个省级专业性平台也在加紧筹建。
    供销社抢占农村电商阵地
      去年以来,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纷纷布局农村。去年10月,阿里巴巴在桐庐启动了“千县万村”计划,计划在未来3-5年内,投资100亿元,在全国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届时,电子商务的网络将覆盖到全国三分之一的县以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至今年5月,“村淘”已进驻全国8个省(区、市),覆盖13个县、295个村。在我省,桐庐、建德、奉化、德清等地先后建立了县级“村淘”运营服务中心和近100家村级服务站。京东正在建设乡村代理点,目前已覆盖5000个以上村庄。
      与此同时,近期,从国家到地方,有关涉农电商平台建设的政策利好不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指出:“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沈亚平说,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既是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更是抢占农村阵地的必由之路。但无论如何,都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使农民买得便宜、卖得高效;坚持供销社特色,体现差异性;坚持联合合作,鼓励市县供销社加强与系统外知名电商平台和系统内自建平台的合作,经营好地方特色馆,复制或推广成功模式;坚持以人才为先导,积极组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同时要注意吸收社会资本,引进社会人才。
      目前,要抓紧搭建“浙江省网上供销社”门户网站,加快打造浙江农产品网销平台、“智慧农资”服务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平台、互联网创业创新孵化平台“五大”电商子平台,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到2017年底,在全省建成30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2000个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并以此为基础,在全省构建起以电子商务企业为主体、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为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为重点、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为支撑的农村电子商务经营服务网络。
    相关链接
    “五大”电商子平台
      浙江农产品网销平台: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农民合作社,联合当地农产品资源,通过自建平台、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等方式,发展面向本地区的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农资”服务平台:以农技服务为切入点,以为农民和农资经营企业提供农资在线交易、在线庄稼医院、在线农技培训、在线配送管理、质量溯源等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农资、茶叶、食用菌等涉农商品为对象,集合现货交易、仓储物流、银行清算、供应链融资、市场推广与服务、价格形成与信息发布、质量检测与安全可追溯体系为一体的产融结合型电子交易平台,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电子交易分中心。
      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平台:整合系统内外资金互助会、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金融服务企业,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互助资金、农信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
      互联网创业创新孵化平台:是为互联网青年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等创业辅导服务的投资平台,由杭州天使湾创投公司负责建设。
    “五个一”工程
      发展一个市场主体——市、县级供销社将尽快组建一个电子商务公司,使之成为发展当地电子商务的重要依托。
      搭建一个服务平台——市、县级供销社依托本级电子商务公司,搭建一个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使之成为当地发展电子商务的服务商。
      组建一个服务组织——电子商务发展较快、有条件的市、县级供销社,可以发起成立市、县级电子商务协会(联盟),引领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
      实施一项改造工程——有计划地对村级综合服务社、经营服务综合体等进行信息化改造。
      健全一项保障机制——各地供销社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当地政府重视、职能部门支持、社会各方参与的电商发展保障机制。省供销社副主任沈亚平(右一)在狮子山村的“乡村淘”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点考察。本报记者 曹丽娟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