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6月杨梅红,端午挂篮头。作为解暑利器,杨梅是不少“吃货”们的最爱。但每当杨梅销售季,有关杨梅膨大剂和激素农药污染物超标等敏感话题时有耳闻。为进一步科学指导杨梅生产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日前,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联合黄岩区农林局提出了《杨梅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项建议有什么亮点?杨梅生产中应该如何安全用药?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了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强。
记者: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有些老百姓会有“能不能不使用农药”的疑问,杨梅生产可以完全不用农药么?
王强:杨梅连片大规模种植后,病虫害势必会增加,为了保证产量和品质,使用农药是不可缺少的。农药对农作物来说,犹如医药对人类一样重要,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科学地使用,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减少农药残留。比如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正确规范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量;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记者:为何要提出该《建议》?这对杨梅安全生产有哪些意义?
王强:我们国家对农药使用有着严格的管理办法。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药应该获得国家农药登记许可,目前杨梅生产上登记的农药品种很少,只有阿维菌素、矿物油、机油、松脂酸钠四种,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杨梅面临干枯病、果蝇、白腐病、褐班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威胁,所以,仅仅靠四种农药防治是不够的。为此,本着“防治有效、安全为先、风险最小”的原则,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和黄岩区农林局等单位在试验、调查、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建议。这个建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和杨梅生产中很少有针对性农药可用的困境,避免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乱用药,用错药的现象。
记者:《建议》对杨梅安全生产做了哪些指导?
王强:《建议》指出,杨梅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应该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尽量不使用农药,主张采用物理和生物措施防治,比如用杀虫灯防治蛾类等成虫,用色板诱杀害虫。对于果蝇,可以采用防虫网,在5月中下旬全覆盖杨梅树。如果病虫害非常严重,或者有大规模爆发征兆,达到防治指标时,可以按照《建议》中提出的对口农药及使用剂量进行防治,并且一个季节内同一种农药的使用次数原则上不超过两次,提倡采用低容量喷雾,不宜采用喷粉等风险较大的施药方式。
同时,杨梅上市前15天内禁止使用任何农药。上市前,必须要经过质量安全检测,符合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有关规定的才能上市。
记者:《建议》推荐使用的药剂的安全性如何?
王强:为了筛选出最安全的推荐药剂,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的专家做了大量风险评估和数据实验,并且参照了世界发达国家登记用药标准和我国类似农作物登记用药标准,并且查阅了大量实验数据,将风险评估值扩大了5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拉长了3倍。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和省杨梅产业协会组织生产、流通、检测、科研、监管等相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建议》进行了论证和评审,并通过了专家审定。《建议》中提到的推荐使用药剂都属于低毒和微毒农药,只要在建议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使用,就是安全的。
记者:不少消费者担心杨梅中存在的农药残留会影响身体健康,这有无必要?
王强:农药残留是施药后的必然现象,没有残留是理想主义,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农药的残留量、毒性和食用的量。为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各国根据农药的毒理学数据和居民食物结构等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残留量低于标准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需要补充的是,在制定残留标准时增加了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因此残留标准具有很大的保险系数。我省杨梅上市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同时,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加以去除或者减少,比如放置、洗涤、烹调和去皮等。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要完全清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是难以做到的。而且如果在去除农药残留过程中使用了其他物质,如洗洁精等,也需要考虑这些物质使用后的残留对人身体的安全性问题,因为洗洁精等虽然能去除农药残留,但其本身作为化学污染物也有可能对农产品造成二次污染,有些洗涤剂的毒性可能比有些农药还大。
所以说,适当有意识地对农产品进行处理是可以的,但过分担忧和处理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残留不超标,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就像我们每天呼吸可能会吸进病菌,但不会发病。
链接:
杨梅主要病虫用药建议:
防治对象农药通用名(商品名)含量 用量 使用方法
每季使用最多次数
安全间隔期d
果蝇阿维菌素 0.1%浓饵剂180-300g/
亩在杨梅果实硬核着色期进入成熟期之间,诱杀
1 =
灭蝇胺 50% 3333倍在杨梅果实硬核着色期进入成熟期之间施药1 15
乙基多杀菌素 6% 1500倍在杨梅果实硬核着色期进入成熟期之间施药1 15
白腐病咪鲜胺 25% 625-1000倍在杨梅果实硬核着色期进入成熟期之间施药1 15
苯醚甲环唑 10% 667-1000倍在杨梅果实硬核着色期进入成熟期之间施药1 15
抑霉唑硫酸盐 13.3% 1000倍在杨梅果实硬核着色期进入成熟期之间施药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