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在杭州外企里吹空调做“白领”,一边是隐居深山、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做“羊倌”。这道选择题摆在年轻人面前,相信不少人会选择前者。然而,云和一位“85后”小伙项庭毅却毅然放弃稳定收入,带着年轻的妻子回到家乡,凭着一股创业的拼劲和韧劲当起了“羊倌”,不少村民和同学都很不理解:大学毕业后,为啥好好的外企“白领”不做,却要回来养羊呢?
从云和县城,到项庭毅的老家赤石乡建林村,需坐车20多分钟,再坐船半小时,然后沿盘山公路走上半个小时。一年前,当别的大学毕业生争先恐后想挤进城市,而项庭毅却放弃了外企20万元年薪的工作。
“大家都说我脑子有问题,亲戚朋友都劝我回去,说在外面挣钱比农村要简单得多,坐办公室总比种种地、放放羊要轻松。但我不这么想,因为农业是一个生命力很强的行业,人总是要吃喝的嘛。还有现在食品安全成很大的一个问题,只要把我们这里的好东西给做出来,市场是非常有前途的。”项庭毅说,几年前,一次偶然出差去宁夏的机会,让他了解到了肉羊市场的巨大前景,马上想到自己家乡云和县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草木资源,通过考察、调研,项庭毅毅然决定自己创业,并投资120多万元,带着妻子回到全村只有五六十位老人留守的农村老家开始养羊。由于交通不便,他的羊舍除水泥等必备物资要到县城采购外,其它的都是就地取材,用竹木等搭建;由于信息不通,他进城时总带着电脑,将有关养殖方面的信息下载后带回家慢慢地学习、消化,并时不时地跑到当地畜牧部门了解信息、咨询业务,要来其它养殖户的联系电话,经常与他们沟通,互相交流经验。
项庭毅除了运用数据分析等先进管理办法养羊,还特别注重生态养羊:他的羊天天爬山做运动,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野生植物,羊病了也不吃药、不打针,靠自身免疫力来抗病。“现在在栏舍里主要有波尔山羊、本地土羊,还有南疆黄羊跟黑山羊,总共有400来头。”项庭毅说,现在天气热,羊群在家里的话,关一半的时间,放一半的时间。羊群出去基本上就不乐意回来,在外面有的吃有的喝有的玩。
项庭毅的妻子谢玄远曾是个娇气的宁波城里姑娘,也“夫唱妇随”,放弃了杭州的工作,来到交通不便的深山,用勤劳的双手支持丈夫的事业,慢慢适应了山里的生活。“以前有一段时间,我在杭州下沙工作,住在杭州滨江,每天来回上班的时间,在公交车上大概5个小时。现在嘛,时间比较自由,生活环境又好。”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项庭毅的羊场从今年开始向市场销售生态放养的肉羊,虽然价格比市面上普通销售的肉羊贵出一倍,但还是供不应求。他还在县城找了个合作伙伴——“洪记羊肉馆”专门烧他家的羊肉,现在只要一个电话,他便可将山羊送到店里,消费者轻轻松松就可品尝到他家的羊肉。
农民们看到项庭毅羊场的红火景象,也由原来的不理解、不支持,变成了向他学养羊技术,学管理。项庭毅说,尽管创业的路上困难重重,但是有梦想、有播种、有付出,就有收获。如今,他成立了云和县容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承包了周边上百亩土地,着手扩大规模养殖。“我的计划是打算用两年的时间形成规模化养殖,饲养量达到1000头以上,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养殖。”项庭毅说。 付斑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