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供销

闻茶香 品茶韵 论茶道

——第二届中国茶业博览会侧记

  •   □本报记者 曹丽娟
      茶香和茶韵完美融合,文化与经贸和谐对接。6月19日,连续多日的梅雨天暂时作别,杭州迎来了第二届中国茶业博览会。
      凡参加过2013年首届中国茶业博览会的人都深有体会,这次茶博会无论是参展规模、交易方式,还是文化韵味、办展立意,均较上届更胜一筹。
    茶香茶韵品味不尽
      绿、黄、白、青、红、黑,六大类近千个品种的茶汇聚一堂,光这点就足以令人向往。
      19日开幕这天,因忙于参加各种活动,记者只能走马观花,来不及细看各色精品茶。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茶博会,一探究竟。
      刚走进大门,就看到几个展位前,摆着精美的茶具,旁边煮着茶水,几个人三五成群围坐在桌边,一边悄声交流,一边细细品茶,优雅淡然。这番场景,让刚从外面进来的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放松心情,焦躁、浮华逐渐褪去,淡泊、宁静油然而生。
      在云南下关沱茶“非遗”体验馆,工作人员正在展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下关沱茶的制作技艺。据介绍,下关沱茶产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谢肇制的《滇略》一书中就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它选用云南30多个县出产的名茶为原料,经人工揉制、机器压紧等工序加工而成,形如碗状,造型优美,色泽乌润,香气清郁。在国外,被称为“减肥茶”、“美容茶’、“益寿茶”。在国内,下关沱茶与云南白药、云烟被誉为“滇中三宝”。
      在现场,工作人员将每份2两重的干茶,用小纸袋装好,放在特制的容器内加热软化。约二三分钟后,软化过的茶叶用纱布状材料包好,再放到一个上面有碗形洞口的木板上,经人工压紧,一会儿工夫,一份现做的下关沱茶就大功告成。
      工作人员说,这份现做的下关沱茶放在阴凉处晾干后,至少可放上二十几年,售价为50元。一对小年轻当即买了两份,表示要留作纪念。
      虽然这天是端午节,但丝毫不影响品茶人的兴致。在深圳金万福茶叶展位,记者遇到了一位来自松阳的小伙子。他和展位工作人员一起喝着“老班章”古树茶(一种产自云南老班章茶区、从古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谈论着茶叶、茶艺。小伙子说,他刚涉足茶业不久,原本打算参展的,因达不到茶博会的“门槛”要求,只好作罢。这天刚好抽空过来,眼界大开。
      在参展现场,既可以看到西湖龙井等浙江知名绿茶的身影,也能闻到九曲红梅、龙游红等省内新兴红茶的茶香,还能品到武夷山岩茶、安溪铁观音、安化黑茶、福鼎白毫等省外名茶的韵味。
      茶博会上,除了茶叶、茶具、茶机外,记者很意外地看到了适合表演茶艺、茶道时穿的棉麻布衣。这些样式独特的衣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意蕴深厚的茶文化。
    交易方式不断演进
      这次茶博会有几件与拍卖有关的茶事非常吸引眼球。一个是开幕式上的“中茶拍”线下拍卖分中心授牌;还有就是19日上午举行的2015名优茶及茶文化艺术品现场拍卖会和22日上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茶业博览会展品现场拍卖会。在名优茶及茶文化艺术品拍卖会上,13件名优茶及茶文化艺术品共拍得99.2万元。
      自2013年4月敲下西湖龙井拍卖第一槌,到这次举行两场重量级现场拍卖会,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茶拍”)已累计举办名优茶拍卖会20余场。
      成立于2012年11月的“中茶拍”,是国内首家经国务院批准的茶叶专业拍卖公司。据“中茶拍”总经理叶伟勇介绍,公司成立后,积极开展各类名优茶拍卖会,探索小品种、稀缺性名优茶拍卖;完善淘宝网专属拍卖机制,实行现场拍卖与网上拍卖相结合;开展拍卖分中心建设……一系列举措,使得成立时间不长的“中茶拍”,拍卖活动日趋常态化。
      在这次举行的名优茶及茶文化艺术品现场拍卖会上,龙游溪口吴刚茶厂生产的5公斤龙游红牌红茶,以3.5万元成交。据该厂厂长吴红刚介绍,这也是继2013年茶博会后,龙游红牌红茶第二次参加拍卖。拍卖前,他们根据目前市场销售情况,给拍品定了个最高限价。吴红刚说,虽然参拍的是“浙茶杯”金奖红茶,但他们不想让拍卖价离市场价太远。
      拍卖后的品牌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吴红刚说,这次茶博会开幕第一天,杭州一位做房地产的客户就现场向他订购了500-1000公斤红茶。
      吴红刚做茶叶已有二三十年,而做红茶是最近几年的事。他做的红茶大多选用春茶鲜叶,售价不比春季绿茶低,在一年的茶叶销售额中,红茶占了近三分之一。他说,红茶、绿茶各人所爱,一些脾胃虚弱的人,更适合喝红茶,因为红茶养胃。
      参加这次拍卖的还有来自诸暨的越江牌高山龙井茶,2.208公斤的茶叶拍得5万元。据绍兴越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思班介绍,他是温州人,原来是做高分子材料的,因为喜欢茶叶,2010年,在诸暨东白湖镇西丁村承包了近300亩茶园。这片茶园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地理位置优越。为了使生产的茶叶绿色、有机,前几年他都在养护茶园,前后已投入近500万元,去年开始才慢慢产出,但量很少,今年产量才500多公斤。杨思班说,参加茶博会,主要是试探市场、打出品牌,从现场来看,反响不错。
      叶伟勇说,拍卖交易是国际茶叶出口的通行模式。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国际上主要的产茶国,其茶叶出口普遍采取拍卖方式。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来看,出口茶叶拍卖交易能有效促进茶叶生产、提升价格、培育品牌、掌握定价权,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除了拍卖,在“互联网+”时代,电商也是一个重要销售途径。茶博会上,由“中茶拍”为主发起组建的浙江东海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与22家茶企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叶伟勇介绍,东海商品交易中心是我省首家以涉农大宗商品为主的综合性现货交易平台。该平台计划于9月上线,茶叶类上市品种将首推“浙江茶叶”板块。交易中心将根据茶叶品种、品质特点以及规模化、标准化程度,结合茶叶流通的特性,将浙江茶叶分浙东龙井、浙南香茶、浙西龙顶、浙北白茶、出口珠茶等板块上市交易,推进品牌企业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设立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六大交易板块,每个板块选择品牌影响力大、管理规范、质量标准体系健全、市场销售网络覆盖面广、龙头带动效应明显的品牌茶叶上市交易。
      届时,该平台将采用竞价拍卖、挂牌等多种交易模式,打破买卖双方的时空限制,有效提升交易商品的品牌知名度。
    办展立意更加深远
      今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茶叶既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产品,又是当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如何以茶为媒、融入“一带一路”成为当前茶界的热门话题。
      本届茶博会为此专门举办了“一带一路与茶”研讨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等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政策与茶业新常态、“一带一路”与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融合、茶在“一带一路”地区贸易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具体内容见今日C2-C3版)。
      据介绍,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是亚欧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更是促进亚欧各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正是沿着这条古丝绸之路,茶叶才成了“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
      纵贯古今的“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地区,这里有数十亿饮茶人口。本届茶博会旨在通过专家学者的深入解读和研究探讨,让广大茶界同行深刻领会“一带一路”这一重大政策利好,开阔视野,明确思路,抢占先机,从而让浙江乃至中国的茶叶开拓出更多、更大的市场。消费者在茶博会现场参观。 本报记者 叶敏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