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浙江气象

为了硕果飘香更久

——浙江持续推进气象指数农业保险为农解忧

  “六月杨梅满山红”。夏至前后,杨梅渐熟,在仙居县杨梅产区,放眼望去,满目皆是一片红实缀青枝、烂漫照前坞的景象。今年6月,省气象部门在仙居县启动了全国首个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试点,为满心期待杨梅丰收的果农增添了一道防线。
  农业生产最怕天灾。为了深入解决“谁来为农业气象灾害买单”的难题,今年初开始,浙江省气象局开始了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技术体系的探索和尝试。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就是浙江省气象部门联手保险、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继水稻产量气象指数保险和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之后推出的又一新险种。
确保农户利益最大化
  仙居地处浙东南山区,素有“中国杨梅之乡”的美誉。每年的杨梅采摘期恰逢梅雨季节,频繁的降水会大大降低杨梅果实的品质和产出,给广大杨梅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提升当地农户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应运而生。
  根据保险合同,在每年的6月15日-7月5日杨梅采摘期间,当气象观测站实测到每日5-12时降水量达到3毫米(含)且连续2天及以上时,被保险人可按照相应的降水指数获取定额赔偿。试点期间,杨梅种植保险金额为每亩2000元,实行7%的费率。按照省政府关于地方特色品种保险补贴办法,省财政给予30%的保费补贴,仙居县财政与农户分别负担保费的40%和30%。今年,全县已投保农户有966户,涉及杨梅种植面积6500多亩,目前,各项试点承保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杨梅气象指数保险全国第一单出炉指日可待。
  据人保财险仙居支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试点阶段,主要针对仙居县东魁杨梅种植较集中的福应街道辖区内的杨梅种植户;进入推广阶段后,将承保对象扩大到全县种植面积在5亩(含)以上的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
夯实气象保险指数的技术基础
  每一种气象指数保险的背后都离不开气象技术的支撑。为了确保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浙江省气象局开展了大量基础理论工作,包括数据分析、数学建模、指数设计等,与保险、农林业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多次会商调研,实地了解农户需求、征求风险管理意愿。
  根据浙江省气候中心吴利红高工介绍,每一种气象指数保险都是建立在大量的专业气象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从初期的资料收集,分析相关气候、农业数据;到数学模型的建立,模拟气象因素和农作物减产程度之间的关系;再到设计合理的气象理赔指数,科学厘定农险费率、规划风险区域,都是气象指数保险开发必经的过程。
  此外,省气象部门还推出农业保险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立参保险种不同生育期、关键期气象灾害预警指标库,全面夯实气象指数保险理论基础,显著降低了理赔成本,提高了理赔定损时效。
张晓晨 汪玲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