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本报讯 这些天,常山县大宝山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国方正忙着雇人给胡柚园割草。“以前我们除草,简单地喷些农药就行了,自从和拜肯公司合作以来,都是雇人来割草了,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微生物的生长。”彭国方说。
彭国方说的拜肯公司,是常山县专程从上海请来的“保姆”。据介绍,该公司拥有一条以农用微生物技术输出为核心,农业现代化设备融资租赁模式为辅助,整合有机农产品电商渠道的完整产业链。根据这条产业链的要求,胡柚园里不允许使用任何农药。
今年4月初,常山县的“大宝山”、“芙蓉旺”、“乐丰”和“鑫农”4家胡柚专业合作社与该公司合作成立了拜肯胡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拜肯公司统一提供微生物肥料,指导施肥、治虫。胡柚采摘后,以每公斤2.4元的价格由公司收购。“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方式,种出的胡柚农残为零。”彭国方说。
胡柚是“常山三宝”中的一宝。近几年来,常山采用“三疏二改”、“统防统治”的栽培管理技术,胡柚品质不断提高。但是,胡柚中一些卖相不好的青果、小果,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目前,主要是以青果、小果为原料,生产胡柚宝(黄酮素)、精油、果脯、果汁等,深加工产品达10多个,年消化青果、小果2万多吨。”常山县胡柚研究院副院长赵四清告诉记者,今年底,胡柚片将被列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目录》,这标志着胡柚的药用价值被进一步认可。“今后,胡柚深加工的消耗量将占到总产量的50%,深加工产品有望带来25亿元的增值收益!”赵四清满怀信心。
如今在常山,除胡柚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之外,常山县的另外两宝——油茶和猴头菇也不甘落后。县里请来权威机构为山茶油“正名”,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橄榄油,精制山茶油正头顶着“东方橄榄油”的光环,风靡各大城市;常山当地企业研发生产的“复方猴头胶囊”被列入浙江省医保药品目录,年产6万盒猴头菇冲剂的新项目即将开工……“常山三宝”正在实现以卖鲜品为主到以精深加工为主的华丽转身。
目前,常山县已出台《“常山三宝”振兴发展行动计划》,为三宝量身定制了“路线图”,走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之路。随着振兴发展计划的实施,“常山三宝”将在现有面积383万亩、总产量19万吨、年产值8.3亿元的基础上,实现新的飞跃,为农民的增收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