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畜牧兽医

“土专家”金水华

  •   一个蜂群里只有一只蜂王,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然而,平湖市农经局高级畜牧师金水华经过多年研究,使得小蜜蜂们“进化”为多只蜂王同巢越冬的多王群,蜂王浆产量提升10%以上;他还专门研究蜜蜂授粉的方法,使大棚西瓜产量更高、口味更甜、经济效益显著……
    让多只蜂王同巢越冬
      58岁的金水华毕业于金华农校,从1990年开始专业从事平湖意蜂的科研与推广。在与蜂农的长期接触中,他发现蜂群中偶尔会有几只蜂王同时出现的情况,“要是每个蜂群都有几只蜂王,蜂王浆的产量那得多高!蜂群繁殖不也更快吗?”但是,要改变蜜蜂“一群一王”的生物特性简直是异想天开,他们试着把几只蜂王关在一起,但蜂王们总是互相打斗,最终都是一只幸存。
      金水华却跟这“异想天开”较上了劲。他自己养起5群蜂,天天观察,遇到问题就去书中苦寻答案,跟蜂农朋友讨教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逐渐摸索出“生物诱导”和“环境诱导”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外率先成功组建了多只蜂王长期在同一产卵区内自由活动、正常产卵的多王群,并开创了多王同巢越冬的成功先例,填补了国内外在此项研究中的空白。
      金水华的创造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被业内认为打破了传统论断,是20世纪初以来在养蜂科技领域取得的一项最具创新性、最具科学意义的成果。他的“意蜂多王群组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使蜂王浆、蜂蜜产量分别提高10%、6.5%以上,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际重量级荣誉,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被编入高校教材《蜜蜂生物学》。
      2006年开始,金水华开始主持“意蜂多王群技术开发与应用”(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先后在金华、兰溪、桐庐等养蜂重点县市及北京、上海、黑龙江等省市推广多王群饲养管理技术体系,累计受益蜂场5191家、80.31万群蜂,创经济效益1.53亿元。
    让平湖意蜂飞遍神州
      每天风吹日晒骑车做田野调查,每晚查阅典籍至少自学两小时,在多年系统研究中,金水华摸透了平湖意蜂的历史渊源、地方特性:这些意大利蜂,经平湖养蜂者长期定地饲养、人工优选,逐渐形成不同于原产地的平湖地方特征,泌浆能力特别强。2006年开始,金水华开始主持“平湖意蜂种质特性的研究与推广”,把实验室成果搬到农民蜂箱里,迄今累计推广蜂种1245只,遍布全国27个省市,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过去大棚种植,大多采用激素授粉,瓜果安全令人担忧。金水华指导蜂农利用繁殖能力超强的多王群,为大棚农业培育大量授粉蜂群,蜂农养蜂收入由此提高四分之一。而通过蜜蜂授粉,草莓单株坐果率平均提高 11.7%,增产53.05%;西瓜坐瓜率提高34.78%,产量增加25.63%。“小蜜蜂最敏感,瓜果种植中有没有农药残留、有毒物质,它们会发出预警信号。”金水华说。迄今,他已推广蜜蜂授粉15400多亩,农民由此增收3234万元。他研发的“蜜蜂授粉箱”也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一只蜜蜂生产500克蜂蜜,要在蜂箱与花朵之间来回飞行1000万次,采了几百上千万鲜花。金水华从事养蜂研究,也以数十年潜心研究之功,历经艰辛,才酿得百花成蜜,造福千万农家。
    杨洁 沈林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