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霙 文/摄
“13.6!赢了!赢了……”
7月29日上午,慈溪市周巷镇耕民中学礼堂内,人声鼎沸。来自杭州、宁波、衢州等地的14支参赛队(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企、农场)带来了他们最好最甜的梨,在这里争夺2015浙江农业之最梨擂台赛的“最甜梨桂冠”。
作为连续两届梨擂台赛的擂主,武义县绿峰蜜梨专业合作社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6%的成绩,成功卫冕,实现三连冠。
与以往一样,今年的梨擂台赛同样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为唯一的量化指标。专家组在5公斤参赛样品中随机抽取3个梨,榨取混合梨汁后,使用数字测定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以数据高者胜出。“可溶性固形物是评判梨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省梨产业协会副会长陈晓浪表示:“老百姓通常把它理解为含糖度,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它是所有溶解于水的固形物的总称,包括糖、酸、维生素、矿物质等。”
擂台赛紧张激烈,14支参赛队依次上阵,比赛名次时刻发生着变化。来自龙游县的金灿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4%的成绩一度领先于另外12支参赛队。合作社负责人朱瑞生是一位种梨种了20多年的老梨农,他告诉记者:“龙游地处山区,今年并没有受多雨台风天气的影响,梨的品质非常好。”
比赛最后登场的是前两届梨擂台赛冠军——武义县绿峰蜜梨专业合作社。在等待最后结果的过程中,合作社负责人王杰新一直神情自若,他对自己的梨很有信心。“13.6%!”当评委宣布了测试结果后,赛场内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当被问到自己种梨有什么诀窍时,王杰新还没从兴奋的情绪中缓解过来,声音有些颤抖:“我种梨也没有特别的诀窍,就是多施有机肥。”据介绍,王杰新种的50多亩早熟梨,早在6月中旬就开始采摘,目前已经基本卖完了,10个一箱的精品梨卖到了六七十元。“明年我还要来参赛,我的目标是打破我自己保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3%的纪录!”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滕元文教授告诉记者,要种出更甜更香的梨,施用有机肥是很好的做法。他认为,目前我省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合理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进一步提高梨的品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省梨树栽培面积39万亩左右,品种以“翠冠”、“翠玉”等优质早熟梨为主。“虽然今年5、6月份浙江各地降雨较多,再加上台风天气,影响了梨果糖分的生成,但这次参赛的大部分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仍在12%之上,是口感相当不错的高品质梨,充分显示了我省梨的优质品质。”滕元文说。
此次梨擂台赛举办期间,正值浙江农业微信周年庆,主办方在微信上开展了“梨最佳人气奖”、“水果达人抽奖”、“微信摇一摇”等多个活动,吸引了近2万名微信粉丝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