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古墓外沿的花岗岩上突生裂纹,泥土有被挖过的痕迹。民警走访时有人反映,不久前,全村人被深夜的“地震”惊醒,很多人吓得逃出了屋。但警方在地震局却查不到任何记录……
种种异常迹象背后,是盗墓人精心策划实施的一出嘉兴版“盗墓笔记”。当以张某为首的盗墓团伙准备再次集结作案时,被张网以待的嘉兴秀洲警方悉数抓获。
异象连连不寻常
“你们快去看看,沈曾植墓外沿的花岗岩裂开了,边上还有新挖过的泥。”6月12日,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一村民路过墓地时发现了异常,立刻向村里反映。秀洲警方赶到现场勘查。
沈曾植(1850—1922),嘉兴人,以“硕学通儒”蜚声中外,誉称“中国大儒”。沈曾植墓是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村道北侧。墓东侧分别是他爷爷和父亲的墓,为土堆墓,墓群周围是农地。
勘查人员发现,沈曾植墓南北两侧的花岗岩均出现了长长的蛇状裂纹,土堆墓背后部分泥土上的野草没了,泥土颜色也与边上不同,应该是被人挖开后又重新回填进去的。
民警走访时有人反映,不久前,全村人被深夜的“地震”惊醒,很多人吓得逃出了屋。但警方在地震局却查不到任何记录。
结合村民反映的情况和现场花岗岩上的蛇状裂纹,侦查员推断,有专业的盗墓人使用爆破手段作案。
“泥人”住店露端倪
侦查员扩大走访范围,一条重要线索传来——墓群中沈曾植爷爷的墓4月份就好像被人挖过,但没挖开。
走访古玩市场的侦查员获悉,挖开的土回填是盗墓行规,既有掩饰作用,也为盗墓者下次继续盗墓做准备。
与此同时,视频侦查组围绕案发时间段调取了大量现场外围的监控资料进行梳理比对。6月16日,一辆江西牌照的银色商务车进入了警方视线。
6月10日凌晨,这辆商务车在王店某宾馆附近停留,车上下来一男一女走进宾馆。“那天来住的两个人身上都是泥,因为下水管堵住了,他们中间还换了一间房。”宾馆工作人员说。很快,侦查员查清这一男一女是张某和他的女友。
6月12日下午,张某和女友离开宾馆,一辆面包车接上他们直奔江苏南京某古玩市场。随后,同车的黎某和袁某也进入警方视线。紧接着,负责联系销赃的邱某浮出水面。
至此,围绕头目张某,警方梳理出了一个庞大的盗墓团伙。
奔赴多地抓嫌犯
6月23日,专案组增派力量赶赴江西,经过连续两天调查,逐步摸清了这个盗墓团伙成员的落脚点。通过合成作战,侦查员发现,张某和女友已悄悄潜回嘉兴,躲在市区火车站附近的某宾馆里。其他团伙成员正在准备新的作案工具,打算与张某会合后继续作案。
6月25日上午,袁某和黎某等人驾驶一辆黑色越野车往嘉兴疾驰——他们是来与住在宾馆的张某接头的。
一路抓捕组早早地蹲守在张某房间外,另一路抓捕组守候在宾馆外。这时,黑色越野车刚在宾馆门口停下,抓捕人员就将车子团团围住,车上嫌疑人全部被控制。打开后备厢,洛阳铲、铁锹、起爆器等各种专业盗墓工具装得满满的。
此时,蹲守在房间外的抓捕组得知消息后,飞速行动,将来不及反应的张某和其女友擒获。
头目已落网,分布在各处的抓捕组展开收网行动:负责联系销赃的邱某在台州老家被抓,张某某在江西新余某钢铁厂的租房里被擒。
6月27日,团伙成员李某开车至江西新余某医院的地下车库被擒,他的舅舅杨某在江西分宜某煤矿工地被捕。
至此,专案组共抓获以张某为首的盗墓团伙成员9名。
6月29日,侦查员赶赴江苏南京某古玩市场,在一家店的显眼位置起获了从墓中被盗的铜炉。
结伙盗墓图横财
今年4月,无业的张某得知嘉兴有一个清朝古墓,缺钱的他就想着纠集人来盗墓。4月下旬的一天,张某在老家租了一辆车,叫上几名老乡,带着铁锹、撬棍等工具直奔秀洲王店。
到达王店已是晚上,张某等人在一片桑树地里发现了墓群。因为沈曾植墓由花岗岩围起来,他们觉得不好下手,就先挖边上沈曾植爷爷的墓。因地太硬,他们用铲子挖了很久都没挖开。
第一次没能成功,张某等人悻悻而归。
5月初的一天,张某等人准备了雷管等作案工具,再次来到王店。这次,他们顺利从沈曾植爷爷的墓里盗出了佛珠等物。用泥将盗洞填满,盖上杂草后,他们带着偷得的墓葬品找到邱某,在他的介绍下将赃物脱手。
尝到甜头的盗墓团伙想到还有一个大墓没动,心有不甘的他们再度凑在一起,准备了大量的作案工具再次来到古墓群。但因墓太坚固,没能进入,几人商量后,决定由张某和女友留下查看情况,其他人则连夜回老家准备工具再来。
没过几天,袁某、李某等人就带着工具和张某碰头。他们借着夜色第五次来到古墓群,动手挖沈曾植父亲的墓。张某等人从墓里窃得香炉等物,卖至南京某古玩市场。
他们再一次做好盗墓准备,然而这次还来不及动手,就被警方一网打尽。 徐弋 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