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七色土

城里的玉米

  □之江夕照 王国梁/文
  去年,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怕母亲一个人守在老宅里太孤单,就把她接到城里和我们同住。
  母亲来到城里,很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母亲说,城里的楼房像个鸟笼一样,太憋屈;城里哪儿都挤,出气儿都不匀实。所以晚饭后,我和妻子常陪她到外面走走,透透气。妻子还带她去参加城里的老年秧歌队。但是没几天,母亲就不愿去了。
  我常常看到母亲站在七楼的阳台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家乡的方向。有时候,她蜷在沙发上,手里握着遥控器打瞌睡。妻子说,可能因为父亲刚离开,她怀念父亲所以情绪不振,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可半年过去了,母亲的话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母亲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小区不远处,有一小块空地,很偏僻,应该没人管,她想在那里种上点玉米。
  我被母亲这种想法逗笑了,摇着头劝她好好呆着。但是看到母亲一脸期待,也只好答应了。没过几天,母亲就扛着她心爱的小锄头,开始在那块空地里耕耘。那块巴掌大的地儿,被母亲收拾得利利索索。那地儿实在太小了,就是一个小墙根,母亲简直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都说人老了就会像孩子一样,由着她去吧。从此以后,母亲忙着给几株玉米浇水、除草,眼见着玉米慢慢长高,她的情绪渐渐好了起来。可是那地方背阴,玉米很少见到阳光,几株玉米总是孱弱的样子,像弱不禁风的孩子。母亲却把它们当成宝。
  转眼到了秋天。那天,我一进门就看到茶几上剥开的青玉米棒子——是母亲种的玉米。母亲的玉米种得早,按说早该熟了。可是剥开的玉米棒子光秃秃的,根本没长粒儿。难怪呢,这样的地方种几棵玉米,还指望它长出玉米棒子?我安慰母亲说:“当初本来就是种着玩的,不长就不长吧。”母亲长叹了一口气说:“这城里,不是它们呆的地方啊!”我看着母亲垂头丧气的样子,忽然觉得,她不就像一株玉米吗?背井离乡来到城里,水土不服,心情郁闷。母亲年年岁岁守在土地上,和土地的感情根深蒂固,走到哪儿,她的根都盘根错节在土地里,难舍难离。我心里不由一酸:偌大的城里,难道就没有属于母亲的土壤?
  最后,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现在还不太老,不用你们照顾。我一个人在村里,种点地,活动一下身子骨。平时和你婶子大娘她们聊聊天,就很开心了。我在这里住着,也帮不上你们的忙,我自个儿也难受。我想回老宅。”我和妻子商量了很久,妻子说:“百孝顺为先,不如就依了妈吧。”我只好决定第二天送母亲回老家。
  那天夜里,我彻夜难眠,却听到隔壁房间里,母亲在梦中笑出了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