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金秋时节,富阳这座富有典型江南风光的城市,因为田野的丰收景象而显得更加美丽。走进一个个已经建成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处处稻香四溢,瓜果飘香,甚是喜人。
美丽田园结下累累硕果,农业“两区”居功至伟。自农业“两区”开建以来,杭州市富阳区以此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主抓手,全方位提升发展水平,到目前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41个,面积9.15万亩;已有1个现代农业综合区、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认定,这些园区已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田”。
多措并举聚合力
近年来,富阳区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有效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合力,牢牢依托农业“两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
为更好地推进农业“两区”建设,该区分管农业副区长亲自挂帅任农业“两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形成了合力建设“两区”的良好机制。
该区新登镇在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进程中,成立由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把建设目标任务列入年度综合考核和新农村建设目标内容,各相关部门立足部门职能,积极推进园区建设,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有机结合、合力推进的创建氛围,为农业“两区”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针对园区创建中面临的发展瓶颈,富阳精心谋划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整合完善富阳市城乡统筹财政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富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粮食功能区建设与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富阳市现代农业精品园(基地)建设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业主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业“两区”建设投入机制。
同时,依托部门资源,注重统筹谋划,强化政策整合,充分借助部门力量加大对农业“两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当地农业部门积极加强与农业综合开发、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的联系与衔接,全区统筹整合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道路建设和电力建设等方面资金,精心设计项目,在园区建设中整合中央、省、杭州市和区本级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发展以及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累计总投资达4.37亿元,其中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达2.82亿元,大大改善了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
在多方合力共建的基础上,富阳区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建设规划,把农业“两区”创建作为构建富阳“一轴、两区、八带”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体系的核心。按照规模化集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生态化利用和组织化发展的创建思路,以提高附加值、拓展农业功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思路布局园区产业,粮油、茶叶、蚕桑、水果、蔬菜、畜牧、特种水产、笋竹等农业主导产业被纳入建设内容,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机制添活力
农业“两区”建设,是我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举措,也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新路。富阳区在建设过程中,着力通过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在土地流转、资金引进、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通路。
规模出效益,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而要把一家一户的土地流转到规模大户手中,却是“两区”建设中普遍面临的难题。富阳区从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入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动员分散农户通过委托流转、入社流转等方式,加快土地向种养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转移。新登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按照“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形式多样、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以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目前该镇规模经营面积近2万亩,30亩以上农业经营大户135户,主体实力不断壮大。同时,该区以规范提升、育强扶大为切入点,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种养大户等参与园区建设,推行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了园区的规模经营水平和效益。
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富阳区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项目立项上给予倾斜。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全区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已超过2亿元,涌现出了高桥大鲵精品园、新登上旺蛋禽养殖示范区、新登新旺生猪精品园、万市泥鳅精品园、湖源日本甜柿精品园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的典范。
富阳区还着力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建立了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的制度。深化与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市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业标准化技术作等的推广应用,大大增强了园区发展活力。
齐头并进增实力
随着农业“两区”的深入推进,富阳现代农业的硬件条件明显改善,现代化、设施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有效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实力。据统计,全区农业“两区”内共新(修)建道路330公里,修建河道和灌排渠系260余公里,完成机埠建设16座;新建造蓄水池7500余立方米,新建节水灌溉面积7500多亩,改造标准池塘面积约2000亩,土地整理和地力提升近2万亩;建成育秧烘干中心15座,新建畜禽栏舍逾3.7万平方米、大棚约3000亩、保鲜冷库1400立方米,购置农业设备2500余台(套)。到去年底,该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2480公顷,规模畜禽养殖基地设施养殖规模超过80%。
基础条件的改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产业区域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普遍提高,设施栽培技术优势明显,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如今,富阳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呈现出区域化布局、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开拓的发展格局,形成了洞桥富硒米、里山茶叶、东洲葡萄、万市泥鳅、新登畜禽等一批特色区域产业群。
该区还结合食用农产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推进杭州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试点,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强化源头监管和责任追究、考核等制度,在农业“两区”区内申报无公害基地产品60余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如今,农业“两区”犹如一颗颗亮丽“新星”,正引领着富阳现代农业的发展。
盛位能 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