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农业两区建设特刊

衢江:阔步走在“两区”转型路上

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以农业“两区”建设为

  平台,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了“美丽田园、美好生活”的发展口号,明确了以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为主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工作,努力打造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管理服务高效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总体思路。
  衢江区委区政府对农业“两区”建设十分重视,连续三年把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和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等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记者从衢江区农业部门了解到,该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现代农业园区跨入国家级行列,被农业部列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点。
政策为先,拉高标杆
  衢江区重点在加强科学规划、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等方面下功夫,明确了“三高”要求,即高标准、高要求、高强度强化“两区”设施建设。
  衢江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自身特色,自加压力,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全区“两区”建设。在“特色发展、循环发展、规模发展、精品发展”理念指导下,把“两区”建设规划与农业“十二五”规划、一村一品发展行动计划有机结合在了一起,编制了3个现代农业综合区、1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建设规划。
  据了解,衢江区针对全区的“两区”建设,组建了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的区、乡两级农业“两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并专门成立了”两区”建设管委会,将“两区”建设列入区干部考核内容之一。与此同时,该区还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截至2014年底,衢江“两区”建设总投资已经达到20亿元,并带动经营主体投入15亿元,建成连片钢架大棚面积220万平方米。
  为让全区的园区建设迈上“互联网+”智能化道路,该区还自行开发了全区农田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农技110服务、耕地质量信息查询、化肥减量推荐应用、农业园区主体设施视频监控、农田地理信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监控、便民服务等信息服务,拓展放心农场掌上游等农旅服务功能。这样普通市民和广大农户只要点点手机就能了解衢江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广大农业生产者更能及时接收农业生产技术和产销信息。
生态为本,助推发展
  衢江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以机制、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着力控制农业用水,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和死亡动物生态化治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无害化处理,实现“两区”绿色发展。
  衢江区今年多次开展生猪养殖业整治工作,生猪养殖总量控制在了100万头以内,同时,推广应用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引进的全省首套规模最大的沼液浓缩处理设备,年可节水7万吨。截至目前,衢江区已建成1个日处理能力20余吨的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8个乡镇病死动物收集点,处理病死动物达64.91万头(羽)。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9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4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与此同时,衢江区还围绕“三区一带一中心”的生态旅游农业布局,积极培育水果、油用牡丹、中草药等特色产业的集群集聚发展,并通过优化特色农业经营体系,将休闲元素与农耕文融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发展农业特色经营,将放心农业、农家乐、民俗文化开发利用统筹起来。衢江优渥的产业发展条件还吸引了包括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台湾制陶大师徐瑞鸿等一批名人来到衢江开发农旅项目。
质量为根,明晰责任
  去年8月,衢江区委作出了“奋力打造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的决策部署,明确今后三年以建设产地环境生态、农资市场监管、产品检验检测、质量安全溯源、生产经营诚信、农业标准生产、技术服务支撑、多元营销市场等“八大体系”为抓手,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放心农产品。目前,衢江区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加强产地环境治理、新品种试种推广、产品检验检测等环节的政策补助。
  据了解,衢江区实施了放心农产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工作部门,对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实行一票否决制,至今已有5名乡镇主要领导,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重视、不到位受到了约谈训诫。
  同时,衢江区全力推进十大重要河道沿线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和洁水养殖工作。构建土壤环境监测预警体系,800多家家庭农场以及农业“两区”内所有主体均完成土壤环境普查工作。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要求,积极推广“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着力解决农业生产过程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污染问题。
产业为优,增强活力
  衢江区鼓励当地农民充分利用“两区”的产业平台优势、设施装备优势、科技服务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各项优惠政策创建家庭农场,开展农业领域的创业、创新。目前已在莲花现代农业综合区、全旺粮食功能区和杜泽万亩水生蔬菜园建成3个家庭农场集聚区,800多家“两区”内家庭农场。
  近几年来,衢江区通过政策激励、项目带动,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参与到农业“两区”建设中来。衢州市三易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位于全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衢江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已通过省级论证批复,是衢州市首家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放心农业样板区已有种植蓝莓、软籽石榴、红心柚、白枇杷等11个种类精品水果的基地1010亩。
  人才也是当前推进“两区”建设的稀缺资源。衢江区积极运用引才机制,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外地种养经营能手到该区发展。几年来共吸引博士生、海外归国精英、台湾农业专家等高科技人才等20多人、大中专毕业生100多人到该区从事农业经营。
创新为方,鼓足后劲
  衢江区还坚持以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农增收。大力开展农业保供增收“双百”服务活动。在全区推广应用高产优质新品种、先进适用技术,扩大良种覆盖面,做到政策宣传到位、科技服务到位、典型示范到位、物资储备到位、农资监管到位。
  衢江区同时出台了土地流转工作经费补助政策,鼓励乡、村两级干部积极动员联系农户,全力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已在衢江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推进,农业园区内土地流转率已经达到77.2%。
  为破解“两区”经营主体的资金瓶颈,衢江区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大胆探索钢架大棚、农机具和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还制订了《“金伞”衢江家庭农场保险方案》,新增了4个“家庭农场保险”产品险种:即小额农村家庭财产保险、小额人身意外保险、务工农民小额保险和农业生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搭建“金色”保护伞。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建立了救灾发展资金、还贷周转金和生产性贷款贴息等制度,进一步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难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