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琳
本报讯 11月7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农交会”继续秉承“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的办展宗旨,以“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加快推进农交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打造中国最大和最权威的农产品贸易流通平台。
浙江64家农业企业携水产、水果、畜产品等500多种各色农产品亮相本届“农交会”,吸引了众多客商和消费者关注。上午9时半,“农交会”刚开幕,龙游韩氏小竹笋专业合作社的展位前就来了数拨消费者。“刚刚有个东北的参展商从我这里买走一批笋干,说回去尝尝,好的话要大批订购。”“开门红”让合作社理事长韩建华信心大增。韩氏小竹笋专业合作社有3000亩竹林,年产鲜笋100多万公斤,通过3条流水线制成笋干5万多公斤,“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农交会,带了500多公斤笋干来探探市场。”据了解,截至10日中午,浙江参展农企在本次“农交会”达成贸易额72亿元,现场销售额达1.2亿元。
本届“农交会”在福建举办,“海峡”特色凸显。展会期间,特设的台湾展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区前人头攒动,来自台湾的凤梨酥、芒果、金门高粱等特色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另外,来自浙江、上海、福建等地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农业合作机构等组团参展,参展的海峡两岸农业龙头企业、“三品一标”企业及合作社近5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