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十三五”规划建议终于出炉,十大产业被重点提及,其中就包括农机装备。今年以来,国家管理层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的问题,提出农业现代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业现代化催生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显然将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在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的进程中,业内人士表示,农机行业拥有翻倍的增长潜力。其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我国耕种收机械化率目前约为61%,但与欧美发达国家、周边日韩两国(基本上达到或接近100%)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第二,从生产环节来看,我国机械化主要体现在产中环节,产前、产后环节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而随着全程机械化趋势的演进,这部分增长空间有望逐步打开;第三,从品种角度来看,我国的机械化主要体现在主粮品种当中,尤其是小麦,但在非粮作物当中的机械化水平仍然比较低,这一部分在农产品全面机械化的背景下,增长有望破冰。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也将促使农机行业高速增长。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呈持续流出的态势,农业生产经营“用工荒”问题日益突出,雇工成本持续上升,因此将倒逼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此外,“80后”正逐步站到农业生产经营的中心舞台,这部分人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能力更强,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规划更为长远,也将拉动农业机械的需求增长。
而从政策来看,国家对农业机械的扶持是一贯的,从2004年《农业机械促进法》的颁布,到农业机械补贴的实行都体现了这一点,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之一在于农业机械化,而近期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当中,将农业机械上升到十大战略之一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农业机械化不乏政策助力。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