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农机化

单干烦恼多 抱团好发展

桐乡14家农机合作社谋共赢

  □农民日报记者 朱海洋
  近年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兴起,为稳定粮食生产,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当前,一些农机合作社面临规模不大、服务程度不高,质量参差不齐、收费五花八门等,甚至有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服务体系前进的步伐。
  桐乡市在2013年年末组建大运河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该市农机推广站与1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资源整合,开展互助合作、抱团服务,以提高经营效率。运行得如何?记者日前专赴该市采访。
单干引发的诸多烦恼
“70后”张卫兴,是桐乡市石门镇春丽桥村的党支部书记,2007年时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仅有的300亩种粮面积,村里成立了石门镇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年间,“兴农”迅速壮大,拥有近百台农机具,可提供一条龙的机械化服务,自营土地提高到了2000亩,其订单式的服务范围多达2万多亩。
  表面上,合作社大获成功、风光无限,可身为理事长的张卫兴,却是越做越累,心里直发憷。原来,整个桐乡种有19万亩的粮食,其中需农机服务的有11万亩,有限的“蛋糕”周围,却盘踞着30多家农机专业组织,竞争环境既激烈又恶劣。
  如果能抱团发展,实行统一服务,既能让失序的农机服务走上正轨,还能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缓解供需矛盾。张卫兴一打听,原来自己的心事,正是众多合作社共同的烦恼,还与桐乡农机推广站的想法不谋而合。
  2013年,经桐乡农机推广站和14家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发起,大运河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宣告成立,由14家合作社以货币形式出资46万元,农机站以技术知识产权非货币形式出资4万元,总注册资金50万元。
统分结合,抱团发展
“组建联合社,肯定要打破各成员单位的小算盘,切入口还在‘利益’二字。”联合社运行几个月后,就陷入僵局,在一次全体大会上,经过集体商讨,最终确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体制。“分”解决了大伙的心头之患。组建联合社后,各类资产产权仍归原合作社所有,成员间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负盈亏。
  解决了“分”,关键在于“统”。根据规定,尽管产权不变,但各家的仓库、机库、农机设备等资产资源需进行整合,由联合社实行调度;若成员单位需购置新机械,必须按照实际生产状况,有效平衡农机作业需求,避免重复购置;另外,开展农机服务时,需执行统一的作业标准、服务收费标准、品牌标识等。
  张卫兴介绍,为了让联合社形成造血功能和内生机制,“统”的重要内容还在于,对内为成员单位提供粮食种植、农机作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实行统一采购。而这也正是抱团发展后的最大好处,因为采购量大了,农机、农资的价格自然大幅下降。
  以一台市场售价十多万元的插秧机为例,以往合作社向当地经销商购机,厂家所返的6000多元便流进经销商口袋;而抱团后,联合社直接向厂家成批进货,返还金则落入了联合社账户,若成员单位来联合社集中采购,其中的六成可直接返于合作社,计3600多元,剩余资金则纳入联合社的公积金。
  对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集中采购,也同样道理。由于大量采购增加了议价能力,去除多个中间环节后,联合社的采购成本,要比单个合作社平均便宜将近12%。此时,若合作社通过联合社采购,12%中的六成,可予以返还。
  通过集中采购对差价抽取提成,联合社所积累的公积金,一则用于日常运行,二则壮大了经济基础,增加自身造血能力,日后还可按出资比例,各自分红。
减了成本,增了效益
  糜学江是桐乡市石泾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拥有20多台套的农机,服务范围达5500多亩粮食。起初加入联合社时,糜学江也心里打鼓,担心沦为空架子,如今尝到甜头后的他,连连感慨:联合社绝对有奔头!
  刚开始推行联合社统一采购农资时,碍于与当地经销商已有多年合作关系,成员单位少有响应,可年底一算,返利实在可观,以至于到了今年,超过半数成员都参与了集中采购。同时,生产经营实行几个统一后,大伙资源共享,价格变得透明,服务质量也大大提升,在农户中的口碑自然好了许多,效益提升十分明显。
  从桐乡市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联合社带来的好处也有很多。朱新龙说,以往全程机械化服务中,种子催芽、育秧、粮食加工是薄弱环节,现在通过资源的整合和配置,这些环节正得以完善。比如:“兴农”合作社善于标准化育秧,如今抱团后,其智能化育供秧中心服务面积达3万多亩;“龙翔”和“红洋”是联合社中唯有的两家可加工粮食的合作社,如今加工粮食的订单也多了不少。
  朱新龙说:“组建联合社后,提高了新型农机的购买力,还有利于农机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提升。”
记者观察
  随着农机合作社群体的发展壮大,合作社之间,合作社同其他经营主体之间也开始了合作关系,联合社应运而生。
  最初联合社的主要作用就是“团购”,几家经营主体共同采购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等以数量换取成本价格的降低。后来,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发展成为了业务之间的合作联合。如农机合作社之间相互调配机具和作业人员;农机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成立联合社共同经营种植作业等。
  大运河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大运河联合社)的发展模式,可以说是联合社向高级层次发展的一种表现。大运河联合社运作十分规范,“统分结合”的合作方式,明确划分了联合社的管理权限。以最基础的合作方式,联合采购入手,借助已有的合作社的资金运营模式,设立公积金,运作过程公开、有序、透明,初步建立联合社的运营模式,真正发挥了联合社的组织作用,将“联合”体现出来。
  在实践中,一部分联合社开始向更高层次的合作发展,一部分仍旧停留在最基础的合作层面上。但无论是紧密的联合还是松散的联合,只要对联合主体和对象有益处,合作社之间、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之间和谐、有序地运作,对当地农业发展有贡献,“联合”就有意义。
  同时,大运河联合社在组织形式、利益分配上运作有序。合作社在联合过程中牵扯的无非是“利益”二字。有的合作方要的是当前实实在在的所得,有的更看重未来长远的发展,目标指向不同,合作的方式也不尽一样,在价值的领域里各得其所,才能长远、和谐地联合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