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最近,华北、黄淮一带出现了入秋以来第四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因空气污染扩散条件转差,空气有中至重度污染,局地严重污染。我省的杭嘉湖地区也不例外,前两天出现了浓雾、强浓雾,局部能见度不足百米,其中,德清和桐乡的能见度低于50米。气象专家称,静稳天气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据气象专家介绍,根据重污染天气的不同成因和污染特征可分为静稳型、沙尘型两类。静稳型重污染天气是指由于出现持续不利于扩散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大范围积累,最终可吸入颗粒物(PM10)达到重污染水平。沙尘型重污染天气是指外来沙尘或者本市局地大风扬沙造成的颗粒物重污染。此外,周边突发污染物排放及光化学反应引起的污染问题也值得关注。
据介绍,静稳型重污染天气严重影响城市的能见度,同时引发呼吸道疾病;受空气颗粒污染物长期影响,可引起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甚至肺癌等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静稳型重污染天气主要出现在10-12月份,1-4月份时有出现。近年来,6-9月份未出现过重污染天气。静稳型重污染天气的年际变化不明显,2003年出现最少为5天,2004年出现最多为13天,平均大约出现8天。
气象专家称,秋末冬初是静稳型重污染天气高发季节,也是一年中重污染发生的第二高峰期;而夏季是一年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季节。最近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弱,风速小、大气层比较稳定,因此,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造成污染物在地面附近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但随着新一轮冷空气的影响,上述地区的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