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充分发扬大学生“农创客”的创业创新精神,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为加快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本报今起推出专栏“最美三农人·农创客”,报道我省首届十佳大学生“农创客”的创业创新事迹。
□通讯员 朱夏芬 见习记者 李曜清
西红花,在人们的印像中一直是一味治疗胃病、麻疹、发热等疾病的传统中药材,谁也不会把西红花跟手工肥皂联系到一起。可是来自缙云县舒洪镇的31岁的大学生“农创客”吕晓芳,却成功研制出了西红花手工肥皂,每块市场售价高达128元,颠覆了大家对西红花作为传统中药材的固有印象。除了手工肥皂,她还开发出西红花手工土面、西红花黄茶、西红花饭、西红花羹等一系列以西红花为原材料的产品。
此外,吕晓芳更是搭上了“智慧农业”的快车,在西红花种植过程中大力应用物联网平台等高新技术,让西红花这味古老中药材焕发出新色彩。
吕晓芳200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她没有留在繁华的大都市,而是毅然回到了家乡。在别人诧异的眼光中,她向村里的乡亲邻里租用了闲散的16亩田地,搭建了200多平方米管理用房及西红花种球室,创立了缙云县地缘家庭农场,开启了专属于她的“西红花”事业。
作为农场女主人,吕晓芳吃住都在农场的棚屋里。西红花的繁育工作极其繁重。每年4月底前要将在大田里的西红花种球移到种球室内培育;九月份西红花种球开始发芽,室内温度须保持在20至25摄氏度,湿度要控制在70至80度;10到11月西红花开花期间,取完花丝后,在11月下旬又要将西红花种球移种到大田中,准备繁育来年的西红花种球。由于注重管理加上精心照料,吕晓芳种植的单个种球重达 43.2克,比一般的西红花种球重13.2克,西红花的花丝每克售价高达 90-120元,每亩效益达到3.5万元左右。
今年初,吕晓芳投入18万元引进了物联网平台,这使得地缘农场成为缙云县首家应用“智慧农业”的家庭农场。只要有网络覆盖,即使远离农场,只要用手指点点手机屏幕,农场里西红花种球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数据就一目了然,再轻轻点几下,就能轻松完成西红花种球室的温度、湿度调控。吕晓芳说,正是“智慧农业”让她的家庭农场进入了自动化、精确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吕晓芳表示,接下来她除了继续加大农场的硬件设施投入,完善物联网平台,扩大西红花种植面积之外,还要做大做强西红花产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网上展示会,打响品牌知名度,同时,组织举办西红花“采花节”,邀请更多的城里人走进农村,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和西红花及其附加产品销售。她也希望更多有知识、有活力、有创业精神的“农创客”一起加入她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