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创业

链接:

创新人才培育新模式让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为了切实培养出一批能担当现代农业重任、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农业领军人才提升班除了在学员筛选上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层层把关外,还在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置、班级组织管理、培养模式方面结合学员特点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学员素质,以达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程设置,体现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针对性。在教学内容中安排学历教育规定的政治理论课程外,针对培养对象的特点和要求,还设置了政策法规模块,增加了农业与食品政策、农业经济法等课程,强化针对性。
  二是强化实用性。根据培养对象和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上设置了农业经营管理实用技术方法模块,增加了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农业财务管理、农产品与食品营销管理学等课程,强化实用性。
  三是强化前瞻性。参加提升班学习的学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级管理人员为主,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增加了拓展专题模块,开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题、领导艺术等课程外,还增加了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战略等专题讲座,拓展学员视野,更新发展理念,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以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前瞻性。
培养模式,体现三个“结合”
  改进培养方法,创新培养模式,是提高提升班培养质量的关键。依照培养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打破传统的函授教学和考核方式,大胆尝试新的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结合”:
  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授课教师采用理论与现实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2011级本科班孙军成立的嘉兴善绿汇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就是借鉴了农产品营销课程教学中张国庆老师和学员充分讨论而成立的。
  二是课堂教师讲授与学员讨论相结合。在每次理论学习期间,安排一定时间的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将老师授课与学员自主讨论相结合,培养学员独立思考能力,突出学员主体性。
  三是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指导、外出考察相结合。从第二学期开始,在理论学习期间安排去提升班学员中具有代表性的合作社等基地实地考察、交流,解剖麻雀,大家群策群力,对基地发展状况进行诊断,分析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突出实践性。
教学管理,体现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授课教师的选派。为加强教学质量,精心选派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责任心强,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教授上课。在课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员实际需求,并按照学员的意见和建议集中授课教师开会,探讨教学方法,并要求教师大胆尝试案例式、探究式、小组讨论式等开放性教学方法,发挥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后学员对每位授课教师进行测评并提出相关建议,这样利于了解教师授课质量,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为今后授课教师的选聘提供依据。
  二是注重和谐班级集体建设。构建和谐的班级集体,增进提升班学员之间的友谊,形成强有力的团队,也是提升学员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为此,在注重班级班委组建的同时,培养学员在学习期间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不论合作社规模大小、职位高低,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强化团队意识,努力营造学员和老师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良好学习环境与和谐的班级氛围,提升每位学员的综合素质。
  三是注重制度建设。为确保学习的严肃性、规范性,提高培养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学校加强班级组织管理,由学院院长和分管院长分别担任本科、专科班班主任,并组建班委,规范班级制度;同时严格管理制度,规范听课、讨论交流、作业、考察和考核等各环节,教书育人,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