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挖土驱核污 福岛盼重生

  “3·11”地震海啸发生后,日本政府制订了为期5年的集中复兴期。在这期间,日本政府不仅要处理核污染带来的各种后遗症,更要安置灾民,复兴东日本地区的经济。
  如今,离日本政府设立的集中复兴期已不足半年。日本政府究竟采取了哪些灾后重建工作?核辐射污染区恢复如何?还有多少灾民仍漂泊在外,无法返回故乡?
灾区部分老人住宿仍未解决
“3·11”地震海啸发生后,十几米高的巨浪把沿海的建筑摧毁殆尽,向岸上推进数公里,海水裹挟着破碎的建筑物、车辆、船只等垃圾覆盖在田地里。
  野口圣子的家坐落在仙台市郊,距离海边约两公里。因为有房屋保险,且损毁不太严重,野口灾后顺利拿到理赔修复了家园,但她的朋友美和子就没这么幸运。美和子父母的房子彻底被毁,美和子父母住在市政府提供的公租房里,这些房子的居住期限到今年年底就到期。如今,能工作的灾民的住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没有解决的基本都是老人。
  仙台是日本震后复兴计划的一部分,灾后成立的日本复兴厅助理参事官鲇泽良史表示,政府在重灾区岩手县、福岛县、宫城县(仙台所在地)设有复兴局,预算资金为25万亿日元,用于2011年至2016年集中复兴期。
  复兴厅网站上每月都公布关于灾后重建进展的信息。“修复基础设施前,我们要做好瓦砾和废弃物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工作始于2012年,一年时间完成63%。之后,我们开始听取城市建设意见,2013年与当地居民达成基本协议,住房修复工作完成41%。另外,我们在一年内恢复了90%医疗设施,两年内完成92%教育设施恢复。”鲇泽良史介绍说。
  目前,当地政府正在进行土地修复工程,对海水浸泡的土地进行深耕深翻,表面再覆盖新土。处理海啸垃圾的工作也在进行。
  政府返乡运动遇到抵制
  由于受到海啸冲击,仙台的恢复重建工作依然缓慢。但对于受到严重核辐射影响的福岛县而言,那里的恢复重建更加艰难。“3·11”地震海啸使日本东北部一大片地区受核辐射影响,为了消除影响,并让民众回家,日本政府已发起一场规模巨大、代价高昂的清理运动。
  今年9月,日本政府邀请楢叶町居民重返家园。日本对受福岛核事故影响区域展开为期几年的去污工作后,楢叶町成为首个允许居民返回的城镇。尽管如此,很多当地人表示,自己没有做好回去的准备。
  当地政府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20公里之内,以及核辐射量比较高的地区为灾民归家设立了避难指示区域。复兴厅提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还有19万名灾民未能重返家园;今年11月,福岛县避难者人数为10.5万,避难指示区域人数为7万。
  复兴厅资料地图上将避难指示区用红黄绿三色区分,浪江町、双叶町和大熊町仍是红色,一些地方随着时间推移已逐渐变成黄色、绿色,直至解除限制的白色区域,楢叶町已由年初的绿色变成白色。
  今年6月12日,安倍政府采用新时间表,要求在未来两年加快清理步伐,集中力量清除污染,并首次为解除核电站附近大部分区域的疏散命令设定了明确的预定日期——2017年3月前,开放当前疏散区70%的区域,允许居民居住。这一区域指的是污染程度较低的区域,也就是地图上的绿色及黄色区域。尽管一些居民对回家的机会感到兴奋,但很多人表示拒绝,他们反对政府的这项计划,因为那是企图迫使民众在放射水平依然远高于正常值的情况下回去。
每天2万日元招募除污工
  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在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的11个市町村的避难区域内,由日本政府直接负责进行除污工作。
  每天早上6点多,福岛核辐射超标居住限制区的沉寂就会被打破,路上车辆越来越多,这些车辆搭载着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散布到各个角落,进行除污工作。这些除污工人大多数是从社会招募,虽然每天有2万日元左右的收入,但因为要冒着高辐射风险,召集除污工人难度极大。
  除污工人的任务就是去除核辐射污染,比如清洗住宅外部、庭院、道路,在田地和森林收集具有放射性物质的土壤并存放在软性集装袋内。他们还会将受污染的土壤挖去10厘米厚,再填上新土。
  相比处理污染物,更加近距离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是福岛核电站工人。据悉,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约4.5万名工人被派往危险区域处理善后事宜。
  为了重振外界对日本处理核事故的信心,12月9日,复兴相高木毅对福岛第一核电站进行上任后首次视察。高木毅表示:“福岛核电站的污水处理是一项困难的工作。”
  污水处理是福岛核电站事故处理主要工作之一。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地下水流入厂房,每天会产生300吨核污水,因此,为了控制核污水,东京电力公司制定计划,在厂房周边挖掘水井等抽取地下水,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大海。
  2014年8月以后,东电曾试验性地首次抽取地下水并处理了大约4000吨,净化后的污水将排放大海。为了防止地下水直接流入大海,东京电力公司沿着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护岸堤往地下打入铁板。东京电力公司称这一系列措施可以让核污水的水量减少一半,降低对大海的污染。
  高标准防止食品核污染
  东北地区是日本农业水产业发达地区,“3·11”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事故,对灾区农业水产造成重大打击。
  为了恢复消费者对事故地区农产品的信心,日本政府从制度与技术上双管齐下。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技官寺野贵之说,日本2012年10月开始对牛肉等食品实行新标准,放射物限值每公斤100贝克勒尔,但是,采取新标准后检测到的超标牛肉只有两例。从2013年到2014年12月,所有检测牛肉放射物含量均低于限值。“在日本,牛主要吃由牧草和稻草组成的粗饲料,饲料是防止牛肉核辐射物的重要环节,我们对饲料生产进行严格管控。另外,放射性物质铯存在土壤表面,我们对种植牧草的土壤施用钾元素,可以吸附放射性的铯,将土壤中的铯固定,不让其转移到牧草中。”寺野贵之解释说。
  除了牛肉,日本政府还采用高新科技防止稻米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东京农业大学校长高野克己表示,他们正在研究一种“离子交换树脂”技术,以防止土壤中核辐射物质进入稻米。
  日本政府也在加强对食品核辐射物质含量的检查,例如,对福岛大米进行核辐射检查,所有农户无一例外。鲇泽良史透露,到目前为止,99.9997%大米的放射性物质含量低于日本政府所规定的限值,日本食品中放射物限值(每公斤100贝克勒尔)比欧盟、美国更严格,这些信息都公布在日本政府官方网站上,一些民间机构会针对食品安全检查机构进行评估。(摘自《新京报》 王晓枫 陈杰/文 2015年12月13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