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从未和花卉沾边的王根青成为台州市最早一批专业切花菊的种植户。未料到,一场台风让他的100万元投资一夜间全部泡汤。
然而,他依然对菊花市场充满信心,选择了坚守。之后,他的切花菊最高亩产量达几十万枝,其种植的四季菊在我省鲜花展示展销会上,两次获得金奖。“花卉种植其实看天吃饭,切花菊市场也有黄金期,需要保持花期和黄金期时间一致,才能保证销量。”王根青说。
第一次种菊让他损失100万元
虽已是冬日,但笔者看到王根青的鲜花大棚里还是一片花海。他的鲜花合作社位于玉环沙门镇,菊花种植面积达60多亩,主要品种包括四季菊、神马、黄中黄等。“我是2009年开始尝试种植菊花的。其实台州对鲜切花菊的需求很大。但那时候,当地还没有专门进行鲜切花菊生产的合作社,市面上百分之六十的菊花都是来自上海、广州等城市。当时我觉得,为什么不开拓一下本地市场呢?”王根青说。
说做就做。在一位从事鲜花批发的朋友的建议下,王根青和另三位朋友共同投资,尝试种植了80多亩的四季菊。然而,凡事开头难。在此之前,王根青没有任何菊花种植的经验。第一年花苗种下去后,他也没有对花田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2010年7月,菊花已经进入花期。但随着一场台风过境,由于没有堰塘,80多亩花田顷刻被水淹没,再加上没有排水设施及时疏水,脆弱的菊花一夜间全军覆没。“菊花根部一旦泡水烂根,就不能进行第二次扦插繁殖。全部需要重新来过。”王根青痛心地说,“当时投了100多万元,就这样没了。”
第一年的惨败让另几位合资人胆怯了,纷纷放弃退出。但王根青选择坚守。“第二年我又投资了七八十万元,重新购买种苗,挖好堰塘,安装好排水设施。这一次损失也得到了控制,比第一年减少了一半。”
正应了“入行要趁早”这句话,“2013年是销量最好的一年,切花菊亩产几十万枝。我主要还是走内销,主要销往台州、温州、上海等城市。”王根青说,作为台州早期切花菊的专业合作社,他种的四季菊,以花大、形美的品相,分别于2012年、2014年在浙江省鲜花展示展销会上获得金奖。
花期不稳定,他从花的品相和质量入手
王根青说:“我们产的四季菊,前期上市一扎10枝,可以卖到10元。但从广州批发的话,每枝还要另外承担0.2元的运费。”以前台州的切花菊主要靠从外地引进,不仅运输时间长,还不能保证花卉的新鲜度,因此台州产的切花菊更受本地鲜花市场的欢迎。
在大众的观念中,菊花竞相绽放的季节集中于秋季。但随着大棚种植的普及,切花菊得以一年四季都能生产供应。据王根青介绍,一般大棚切花菊一年能种两季。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品种的菊花,不仅能增加菊花种植品种,而且能填补大棚种植“空白期”。“四季菊在下半年11月到12月播种,来年4到7月期间采摘,接着又可以种苗, 10月到现在就是它的采摘期。”
错开上市,是种植户为了保证销售优势。王根青介绍说,南方气候比较温暖,再加上玉环当地土质适宜,四季菊相对其他城市会早开花,提前上市,这也是合作社主要销售的品种。“我们台州产的切花菊主要用于丧事花圈制作所需的插花。因此清明节前后一般都是切花菊的黄金期。”
“但是鲜花开花期很容易随着气候、温度变化而变化。近几年菊花期每年都在提前,如果错过了黄金期,产值起码要损失20%以上。”王根青说,“干我们这行,其实还是看天吃饭。”
既然如此,积累了六七年菊花种植经验的王根青,选择保证销售的切花菊具有好的品相和质量。“除了平时做好除虫工作和注意调节大棚的温度,还要尽快做好疏花蕾的工作。一株菊花可能会长出三四朵花蕾,一旦营养分散,花开出来品相也会受影响,最好保持一株一朵花蕾。这就要在每次开花期前的20天左右时间段,打掉多余的花蕾。”
建400平方米保鲜库延长切花菊保质期
从2013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鲜切花种植行业,仅台州涉及种菊花的专业合作社就有四五家。而国内的切花菊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考虑到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动荡不定,不少鲜花种植户转走内销路线,因此切花菊国内市场也开始出现了饱和。
对此,王根青表示,菊花市场一直都有,但人工支出和化肥农药、土地租赁等成本持续不断上涨,菊花种植成本已比前两年大大上涨,“但销售价格这几年都保持在0.7~1元一枝上下,几乎没有上涨。”他说,“花田也有六到七年使用期限,不是说种不出来,产量会较以前差些。这两年我逐渐将菊花种植面积控制在五六十亩左右,当然合作社还是以种植菊花为主。”
王根青的菊花种植基地周边环境,其实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野风情,让他有了办农家乐的念头。去年,他的儿子放弃园林景观师工作,回乡搞起了多肉植物大棚种植,颇受欢迎,并获得县里创业大赛金奖。
他决定再建一个占地400平方米的独栋二层小楼。其中一楼建切花菊的保鲜库,二楼搭配陶吧等娱乐设施,顶楼则为儿子设立多肉植物阳光温室。“保鲜库明年就能投入使用。搭建保鲜库后,菊花的保鲜期能延长15到20天左右。” 诸葛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