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月起,宣称要做生鲜界“阿里巴巴”的连锁品牌水果营行在全国掀起关店潮,杭州的27家门店也全面停业。目前水果营行危机事件正在进一步发酵。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日前通报,警方已对水果营行及其关联公司涉嫌犯罪问题进行立案侦查,该公司执行董事(CEO)伍某(对外公开用名为“易德”)已被刑拘。
水果营行利用众筹短时间内在全国“遍地开花”,再吸引会员充值以实现资金流转,在“充2000元送2400元”的诱惑下,大量消费者存入大额预付款,少则千元,多的达上万元。杭州市消保委介绍,目前已接到消费投诉举报近300起。
预付卡成了“吞钱卡”,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2014年1月,杭州两家知名美体机构“玛花纤体”一夜之间宣布关门,众多消费者的几十万元预付款无处追讨,其中单笔损失最大的消费者有十多万元。
一旦商家无征兆倒闭、转让,或者使用霸王条款,大量会员可能面临会员卡余额没有用完又无处退款的窘境。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预付卡已经成为消费投诉的重灾区。
商业预付卡按使用范围可划分为单用途预付卡和多用途预付卡。单用途预付卡是由发卡机构发行的,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用的一种预付卡,包含规模发卡、集团发卡和品牌发卡,由商务部监管。
2012年11月,商务部发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发卡企业应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内向各级商务部门备案。需要备案的企业包括有集团品牌、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元、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发卡企业法人。“想发售预付卡,必须要拿一部分资金,到银行或者保险机构进行存管,发现问题比如企业经营不善、倒闭这样的情况,可以把这部分资金拿来赔付消费者。”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预付卡的水果营行,并未按相关规定进行备案,涉嫌违规操作。
据了解,《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仅针对法人企业,并不针对个体工商户。此外,政策的非强制性让企业报备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未备案的法人企业以及个体户自行推出预付卡,相关部门无从管理,只能事后补救,如此一来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监管部门人士表示,按照往年惯例,春节前这段时间是预付式消费卡发售的关键时间,消费者应当多留个心眼。最稳妥的办法是在购买预付卡前,登录“全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信息系统”查询,已备案的企业预付卡相对来说更有保障。
此外,购买商业预付卡一次性存入金额不宜太大,应与每次消费所需的消费金额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缩短预付款的消费使用周期,因此应尽量选择时限较短的月卡、季度卡,有效降低预付消费的风险。“妥善保管好办卡时签订的有关协议、付款发票等证据,便于日后出现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杭州市消保委副秘书长陈杭说。 王潇潇